2016-02-28 10:15 |
发布者:冯部长 |
点击数:49983

日前,新华社“新华视点”记者就此问题走访了中国工程院院士束怀瑞教授,以及主管烟台苹果产业的烟台农业局局长梁传松,以下为对话实录。
记者:“药袋”使用的农药是否违禁?
梁传松:退菌特和福美胂都是国家允许生产的农药,但在部分果树上禁用。特别是福美胂,在防治苹果腐烂病上,目前很多果农还在用。但国家没有规定这两种药品可以用在果袋上,所以生产和使用“药袋”肯定是违法的。
束怀瑞:对于农药使用剂量及对应的作物品种,国家都有明确的规定和标准。往果袋里直接抹药,国家没有规定和标准,这种行为是不允许的。
记者:“药袋”里长出的苹果能吃吗?
梁传松:我们自从2010年发现“药袋”之后,2011年专门进行过检测试验,即给苹果套上“药袋”后一个月开始,每个月摘两只苹果去化验,直到苹果成熟,整个过程中都没检测出农药残留超标。
束怀瑞:在套袋流行之前,这两种药都是直接往树上喷,苹果直接接触,通常只要在采摘期前60天停止施药就可以,不影响苹果的正常食用。不过由于作坊“药袋”生产标准不一,对于套用“药袋”后的苹果是否有害还需要做进一步的跟踪检测,最好的办法还是禁止这些“药袋”上树。考虑到我国目前苹果种植仍以千家万户散种为主,应以打击“药袋”生产源头为重点。
记者:使用“药袋”会产生哪些后果?
束怀瑞:套袋之后,袋内的湿度增大,被细菌病害感染的几率相对增大,比较常见的就是苹果可能长黑点。退菌特、福美胂都是常用的杀菌剂,往果袋里涂上调配比例合适的稀释药之后,一定程度上可以防止细菌滋生,降低对苹果的危害。但由于目前国内尚未批准“药袋”生产,少数农民使用的“药袋”多为小作坊生产,调配比例不一致,套用“药袋”后实际效果差别较大。
记者:一些果农使用的进口“药袋”与作坊“药袋”的区别在哪里?
束怀瑞:日本果袋生产过程中,在造纸环节就添加了一些药物,可以防菌,并限定了浓度范围,对人体无危害,就没有问题。国内尚不具备药袋生产的技术水平,绝大多数果农使用的还是没有涂抹药物的普通果袋。这次“药袋”事件反映出的问题是,一些小作坊小厂私下生产“药袋”,没有一个统一标准,容易出现比例失调。加上进口“药袋”的价格比这些作坊“药袋”要高,一些农民图便宜,就用了这种“药袋”,导致现在信誉危机的发生。
记者:当地果农使用“药袋”的数量是否很多?
梁传松:具体的面积我们还在核查。风波发生之后,我们已经派了4个工作组,每个组由农业、公安、质监、工商四个部门的工作人员组成,各负责两个苹果生产县(市、区),对“药袋”使用情况进行抽样调查。目前,调查组已经进入烟台进行调查,调查结果我们会及时发布。
束怀瑞:“药袋”出现仅仅两三年的时间,大多属于作坊生产,数量有限。
记者:“药袋”风波带来什么警示?
梁传松:这次事件,对规范生产、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有帮助。这将促使我们引导农民进行标准化生产,同时提高我们自身的管理水平。
束怀瑞:这次风波应当引起有关部门高度重视,对农产品套袋问题进行研究,条件成熟的情况下可考虑出台药物果袋生产使用的标准和规范。
作者 冯炳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