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千乡万村”电子服务平台网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注册
首页 热点关注 资料库 视频学习 信息发布 果园工程 果业技术学院 在线答疑  
首页 >   技术报刊 >  苹果专刊 >  病虫草害 >  正文
树干冒油究竟是啥病?
2016-03-07 17:05   |    发布者:冯部长   |    点击数:50559
摘要: 溃疡型干腐病的主要症状,及防治方法。

        近期有部分会员反应,发现有很多树干上有红色或红褐色的黏液渗出,且渗出部位多数开裂状,用小刀在液体处层层向里削,可发现病斑呈水渍状,呈褐色或黑褐色,多数病斑只在表皮内,但也有少数深入到木质部的。症状分析,初步判定应该属于苹果溃疡型干腐病(2012年应有专家鉴定发现干腐病和轮纹病的病原菌均是葡萄座腔菌属的,故也有老师将两种统称为轮纹病,但传统仍有干腐病的两种分法:溃疡型干腐病和枝枯型干腐病,今天就继续以干腐病为对象进行简单介绍)。


        溃疡型干腐病,一般只危害苹果树的大枝干,一般一年有两次发病高峰,在每年的5~6月和9~10月间。今年苹果溃疡型干腐病发病较早,且多数分布在西南方位、病部多数轻微开裂痕,故而分析多与年初的大寒潮有关,冻害加重提早了干腐病的发生。而本身干腐病的发生也与气候关系密切:水分胁迫就是导致发病的主要原因之一,特别是干旱年份和保水性差的砂土地区、山地果园(目前反应发病的区域多是山地果园),发病的几率就要高一些(树皮含水量的高低是影响树皮发病的关键因素,含水量低,发病重,含水量高,发病轻或停止发病)。


        症状描述:大树发病,初在树干上形成不规则形红褐色病斑,表面湿润,病部溢出茶褐色黏液;后病斑扩大,被害部水分逐渐丧失,形成黑褐色,有明显凹陷的干斑。病部产生很多稍突起的小黑粒点。成熟后突破表皮外露,粒点小而密,顶部开口小。这是与腐烂病的明显不同之处。严重时病斑连成一片,树皮组织全部死亡,最后可烂到木质部,整个枝干干缩死亡。有时仅发生于枝干一侧,形成凹陷条状斑,树干枯死不快。衰老的苹果树多在上部枝条发病,初在病枝上产生紫褐色或暗褐色病斑,病部迅速扩展,深达木质部,最终使全枝干枯死亡,后期病部密生黑色小粒点。果实染病,初呈黄褐色小斑,渐扩大成同心轮纹状,与轮纹病较难区别。条件适宜,病斑迅速扩展,数天内致全果腐烂。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病菌主要以菌丝体、分生孢子器和子囊壳在病树皮内越冬,翌春病菌直接以菌丝沿病部扩展为害,或产生分生孢子或子囊孢子进行侵染,多从伤口侵入,也可从枯芽或皮孔侵入。该菌寄生力弱,只能侵害缓苗期的苗木或衰弱树,具有潜伏侵染的特点,一般病菌先在枝干的伤口死组织上生长一段时间后,才向活组织扩展。栽植的树苗转入正常生长后,该病则停滞扩展。孢子靠风雨传播。干旱年份或干旱季节发病重,树皮水分低于正常情况时,病菌扩展迅速。地势低洼积水、降雨不匀;土壤肥水管理不善、盐碱重、伤口多、结果多,均有利于干腐病发生。遇伏旱或暴雨多,严重影响树势时,常造成病害流行。苹果各品种中,金冠、国光、富士系品种受害重,红玉、元帅、鸡冠、祝光等受害较轻。矮化砧M9发病严重。苹果生长期都可发病,以5~6月和9~10月发病最重。

        防治方法:干腐病不仅能造成枝干病害,还能侵染果实受害,初呈黄褐色小斑,渐扩大成同心轮纹状。因此必须重视起来。


        全年防控管理参照如下三条:

        1、加强栽培管理,增强树势。改良土壤,提高土壤保水能力,旱季灌溉、雨季防涝(生理性干旱);要精细修剪,及时疏花疏果,做到合理负载;

        2、加强病虫害防治,保证树体正常发育。

        3、做好防冻工作要重视果树越冬期间的防寒工作,采取树干涂白、喷防冻剂等措施保护树体免受冻害。当下对已经发病的园子可做如下处理:对于老病斑,我们提倡采取刮治的方法,除了将变色部分刮除干净,还要再往外刮2~3公分,刮口要确保圆滑,利于愈伤组织形成,同时涂抹星标100倍+丝润1000倍涂抹(星标50ml+丝润5ml兑水10斤)。

                                                   编辑:冯炳钊

运城市中农乐智慧农业公司 Copyright 2015 版权所有
晋ICP备1500801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