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千乡万村”电子服务平台网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注册
首页 热点关注 资料库 视频学习 信息发布 果园工程 果业技术学院 在线答疑  
首页 >   技术报刊 >  苹果专刊 >  肥水管理 >  正文
张文和:中国果农有点累!咋办?
2016-09-04 11:56   |    发布者:信息编辑   |    点击数:64597
摘要: 最近,中农乐果业科学研究院技术院长、我国著名果树专家张文和在“修果堂”发表随笔:中国果农有点累。小编认为,他这话说到了果农的心坎里。

        最近,中农乐果业科学研究院技术院长、我国著名果树专家张文和在“修果堂”发表随笔:中国果农有点累。小编认为,他这话说到了果农的心坎里。只有务果的人才知道果农有多累!不光喊累还不够,要想法去破解累之囧境、累之无奈。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来琢磨琢磨。

        俺务果三十多年,尤其近十多年来,感觉务果越来越难,越来越累,身累心累脑累,不挣钱!

        之所以累?究其原因,说到根底就是因为我们的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出了问题。众所周知,生产力是人类在生产过程中征服和改造自然界,并获得适合自己需要的物质资料的能力。生产关系是指人们在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结成的相互关系,包括生产、交换、分配、消费等方面的关系。

        目前,我国果树生产对果农的要求太高,社会、生产环境、目标、条件等等的变化,使我们果农的生产根本达不到这个要求。如果不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方面去调整,中国的果农可能将永远累下去!

       (小编说: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才是最有效的解决之道。张文和老师数十年来,一直活跃在中国果业发展的每一个关键历史阶段。从小冠开心形果树简化栽培技术的研发、推广、实践,到中日友好果园的一手缔造和示范引导;从北京昌平矮砧密植集体化高效栽培实验到果园小型机械化省力化管理的身体力行;从老果园改造到现代化果园探索;从品种研究到树形示范——张文和从来没有放弃做为一个果业学者的独立思考和远瞻性探索。

 

           一、我们先看看,中国果农为什么累?

          1、生产要求果农必须成为各种技术专家。果农无论种植苹果、梨、桃、杏、葡萄、李等等,不管什么果树,都要成为相应的、全能的专家。如栽培专家、植保病虫专家、农业气象专家、土壤专家、肥料专家、农药专家等等。你不成为专家,至少也要成为行家,否则你不可能把果树种好。

        (小编说:爱一行,专一行,才能成一行。不管你种菜、养猪,还是擦皮鞋、开饭店,要想取得收益,优于别人,你肯定要是行家高手,或者跟上行家高手,或者你有行家高手在指点。否则,没门。现在讲究“风口”,讲究“借势而为”,你可以不是专家、行家,但你必须懂得借力。无数中农乐会员取得高效益,无数中农乐示范园成为经典,就是“借力”的结果。更何况中农乐千乡万村APP平台是免费的,讲课是免费的,指导是免费的,这是果农朋友“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天”的大好时机!)

        2、生产要求果农必须成为企业家。再小的果园,也是个企业。果农自然就是总经理、董事长和自己的老板。可是,企业家可不是人人都能当的,况且果园比一般企业管理还要难,因为除正常管理外,一年四季都要和老天打交道,看老天爷脸色。

      (小编说:果业生产全产业链经营对一家一户果农几乎不可能。产前、产中、产后你只能“铁路警察,各管一段”。你赚生产的利润,品牌经营、市场营销你交给有经验、有资质、有实力的人来做才是正道。)

        3、生产要求果农必须成为营销家。辛辛苦苦种出来的果,无论好赖也都要把它卖出去,否则一年白干。目前全国水果销售市场低迷,而雪上加霜,面临质高价低国外洋水果进入的空前压力,果品销售又谈何容易。

     (小编说:果农朋友目前面临的问题并不是经营,而是生产。我们目前并不是优果卖不出去,而是普通果没有出路。不是供给量不足,而是供大于求,供需失衡,要进行供给侧改革。怎么改?很简单,淘汰普通质量的果,淘汰一般品质的果,围绕市场对果品色、香、味的消费需求专做。生产出独特的、符合市场口味的果品,营销家自然会找上门。)

        4、生产要求果农必须成为战略和预见家。大部分果树都是多年生植物,种植周期要十几年、几十年,而且栽种几年后才能开始看见果实。种植什么树种、品种好,效益高,将来好不好管,好不好卖等等,一切的一切都需要远见。如果没有战略的头脑和预见性,一旦选错满盘皆输,哭都没用。

      (小编说:中国果业发展数十年的经验告诉我们:一村一品,一县一业,立足地域特色,结合产业优势,不失为一种中国特色的果业发展之道。中国之大,大到万象包容;中国之广,广到无奇不有;中国之能,能到无所不能。所以,种植结构的布局与调整,必须着眼宏观布局来进行微观落地。)

         5、生产要求果农必须成为实干家。几亩园的果农不可能雇人,即使雇人也是应急临时工,果农这个老板必须还得是个好工人。早晚黑白,风霜雨雪,春夏秋冬,农活迎着四季来,没完没了,果农追着四季走,无法停歇。自己不干谁干?

      (小编说:城里上班族早出晚归,压力山大;白领们光鲜外表之下内心焦虑抑郁。做为一个农民,体力付出,追日逐月,无可厚非。反而小编认为农民在某种程度上比城里人自在多了。呵呵

        6、生产要求果农必须成为采买家、鉴别家。果树生产需要农资很多,各种肥料,各种农药,农机,纸袋等等,那么多的种类,如果哪一样你不懂好坏真伪,不懂价格,只能上当受骗,任人宰割。

       (小编说:做个广告:你不必东奔西跑,也不必徒生烦恼,有中农乐在,一切不在话下。)

        7、生产要求果农必须成为活动家、学者。如果你不活动,不学习,怎么能获得那么多各种信息?怎么能掌握新技术?怎么能销售好自己的果品?怎么能不上当蒙骗?怎么能经营管理好自己的果园?......

       (小编说:还是那句话,很多事情是要你稍一用心,其实并没那么复杂。上中农乐千乡万村APP呗!

        8、生产要求果农必须成为……

        社会把这样的重任交给了果农,果农能胜任吗?果农能不累吗?果农能挣到钱吗?果农能富裕和幸福吗?

       (小编说:果农其实不怕苦、不怕累,就怕苦和累付出之后啥也落不下。但是,光有苦和累还远远不够,必须是“学习+苦+累”,结果一定大不相同。)

 

        二、我们再来看看中国果农和果园生产现状。

且不说全部水果,我国仅苹果一个树种,就有几千万亩,大都在一家一户果农手里。每户几亩园居多,可想而知全国有多少户苹果果农,有多少个苹果老板,有多少个苹果小企业。而要想真正经营管理好这些果园企业,要有多少上述高素质的全能老板?不用我说,且不说农民,就是我们全社会成员中又有多少人能胜任呢?

      (小编说:张老师可真是咱果农的代言人啊!果农之苦他全尝过,所以他知道果农之苦;果农之难他全遇到过,所以他知道果农之难。但他与很多果业专家不一样的地方在于:他是勇敢的探索者,他是积极的实践者,他在果园搞喷药机械化实验,搞机器人割草实验,搞不套袋试验,搞品种实验,搞矮砧密植实验,都是为了探索一种节省劳动力成本、提质增效的中国果业发展之路。)

 

        三、现在怎么办?

       1、政府要抓紧改变我们的生产关系。一手抓土地流转,搞规模化经营;一手抓组织建设,搞社会化服务。

     (小编说:其实,很多年以来,政府一直在尝试从土地流转到现代化种植的综合试验。但中国之大,现状之复杂,仍有漫长的路要走。)

       2、果农尽快要寻找可以信赖的组织,找靠山,不能再单打独斗下去了,我们太累斗都不起,把那些这家那家的艰巨工作都借用组织的智慧和力量来去完成吧,

       目前,我国各地已经逐渐出现了一些较好的专业行业服务组织,他们就是果农的靠山,果农的救星。如咱们的中农乐千乡万村APP果业综合科技平台,就已经开始尝试对中国广大果农的立体式服务,并且已经取得了卓越成效。愿中国的果农早日快乐富裕起来!

       (小编说:中国果农之累,累在技术、累在品质、累在市场、累在经营,而解决累之道,就是将所加之累,一一有效分解。这么多年,中国各级农业和果业职能部门、科研机构,包括中农乐,所做的一切不都是“让管理果园更轻松,让咨询问题更便捷,让购买农资更实惠,让果品销售更简单”吗?也就是说,在更多像中农乐千乡万村APP一样的服务平台功能越来越健全的同时,果农朋友们也要主动向科技组织靠拢。果业要发展,归根结底要靠一家一户果农观点、意识的整体转变,和管理技术的整体提高。身累有术,心累无药。行动起来,才有可能改变。)

 中农乐果业科学研究院技术院长 张文和

中农乐千乡万村APP新闻中心 梅婕


欢迎广泛转载  服务全国果农

●但转载时请注明:

来自 中农乐千乡万村APP平台

如未按照以上要求转载,一律视为侵权

 


上一篇:秋施基肥总动员
运城市中农乐智慧农业公司 Copyright 2015 版权所有
晋ICP备1500801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