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千乡万村”电子服务平台网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注册
首页 热点关注 资料库 视频学习 信息发布 果园工程 果业技术学院 在线答疑  
首页 >   上榜专家管理 >  郝淑英 >  技术文章 >  正文
把运城果业做强
2016-09-29 17:07   |    发布者:冯部长   |    点击数:50688
摘要:


  运城果业发展优势明显。一是区位优势明显。运城市地处黄土高原,这里土层深厚,雨量适中,光照充足,海拔高,温差大,具有生产优质苹果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是世界上最佳苹果生产带之一。2002年我市平陆、万荣、临猗、芮城、盐湖五县(区)被农业部列为黄土高原苹果生产优势产业带重点县。二是生产规模庞大。截至目前,运城市水果面积已发展到320万余亩,树种主要有苹果、梨、桃、葡萄、石榴、樱桃、杏等十多种,年产各类水果340万吨。其中,苹果250万亩,年产量260万吨。果业总产值45亿元。苹果面积和产量均占全省50%以上,位居全国地级市前列。三是产业链条较完备。目前全市已形成销售、贮藏、加工等相对完善的产业链条。全市各类大中型果品保鲜库110多座,贮藏能力达到80万吨。各类果品营销企业30多家。其中,外销企业3家。以果脯、果圈、果汁为主的规模以上加工企业20多家。其中,仅浓缩果汁年出口总量就在20万吨以上,占全国总量的三分之一。四是服务体系较健全。我市各级党委、政府在产前、产中、产后为果农提供完善的服务,建立了市县果业服务网络,拥有果业专业合作组织和一支百人果业科技服务队伍,长期培训果农,创办了果业科技与信息刊物,免费发放给果农,开通了水果信息网,发展了一批果品网络直销市场,免费为果农提供水果供求信息,为果品营销创造了有利条件。

  但发展差距和不足也是不能忽视的。一是果业生产标准不规范。果业标准化生产虽在全省已经推广,但其管理技术还需要进一步完善,果园管理水平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二是绿色果品基地建设和认证步伐较慢。运城市具有生产优质苹果得天独厚的条件,但基地建设和认证的步伐较慢。三是加工企业的综合竞争力还很弱。从目前市场角度看,人民币升值带来的出口受制和原料供应短缺问题给我市果品加工业综合竞争力带来双重压力,必须克服困难,迎难而上。四是果农组织化程度不高。龙头企业和果农仍然是买卖关系,果农与市场的有效联结机制还不完善,小生产与大市场的对接问题还未有效解决。

  建议采取五条措施加快果业发展。

  1.全面推行标准化生产管理。坚持科学规划和合理布局,继续深入推进果品结构调整。以“三精”战略和良好农业规范为重点,完善质量技术标准,加强培训,提高果农素质,加快标准化建设步伐。开展果树病虫害统防统治,加强果区环境综合治理,维护我市苹果地域特征和质量特色。加强果品质量检测和信息追溯,建立果品质量安全监管,努力提高果品质量。

  2.加强果园基础设施建设。建设果、草、畜、沼、水“五位一体”的果园生态循环工程。促进果业可持续发展。

  3.培育壮大龙头企业。继续扶持壮大龙头企业,加强资源整合,扩大企业规模。坚持科技创新,增强竞争能力。重点培育一批规模大、实力强的流通型果品龙头企业,进而带动形成强势的市场主体,推进果业产业化经营。积极引进国外资金、管理技术和经营理念,提高企业的现代化经营管理水平。鼓励民间资本进入苹果贮藏、深加工等领域,促进产业发展。

  4.积极开拓国际市场。在认真研究与分析国际市场的基础上,科学拟制开拓计划和工作重点,指导企业进军国际市场。通过举办和组织参加各类国际性水果推介或贸易活动,促进我市苹果外贸出口。

  5.提高产业组织化程度。积极推行“企业+协会+果农”的发展模式,探索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实现各方共赢。大力发展果业合作组织,增强合作组织的服务功能,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

                                                                                                                      郝淑英 (作者系市政协委员)

下一篇:对霜冻的认识
运城市中农乐智慧农业公司 Copyright 2015 版权所有
晋ICP备1500801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