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4月,刘志坚从他一生为之奋斗的农业科研岗位上退下来,但他退休不褪色,人离岗,心依然为农业科技跳动,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由于多年的奔波操劳,他患了严重的心脏病,做支架手术才延续了生命。
他不顾身心疲惫,拒绝安度晚年,颐养天年,继续奔波在老少边穷地区,为那里的农民送技术,传经验,进一步探索果树配套栽培新技术。
1997年,山东鄄城、定陶地区的农民,用价格低廉的塑料袋套在苹果上防治病虫害,这一信息传到刘志坚耳朵里,凭一位科技工作者的敏感,认为这一技术有推广价值,对防治病虫害、全面提高果品价值、打造无公害绿色果品,具有重要意义。
此时的刘志坚已退休离岗,无法将这项技术立项试验推广,缺乏实验推广经费来源。急中生智,他便采取了借船出海、借鸡生蛋的办法,与“佳路”“果侣”“凯祥”等五家果袋厂携手以生产无公害苹果为目标,同几家生产无公害农药厂联姻,开始了苹果套袋的试验、示范、推广。经过长达5年的探索、总结、完善,终于取得了具有革命意义的技术突破。国家工程院束怀瑞院士,高度评价了这项成果对果树领域的重大贡献,为果品与世界接轨、跨出国门,打通了道路。随后,由刘志坚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出版发行了首部《苹果全套袋栽培》一书,在果树界产生了巨大影响。
晚年的刘志坚,依然保留着当年的那种敢试、敢闯的精气神,不仅一如既往地关心支持红富士苹果的新发展,为推动农业科技进步积极撰写经验体会和回忆文章,且“老夫聊发少年狂”,这位农业科技出身的老年知识分子,又对博大精深的国学产生了浓厚兴趣,博览国学书籍,关心学界信息,结合自己的人生体悟和如何以传统文明教育下一代的实际,写下了几万字的读书笔记和体会文章。努力打造人生晚年的风景线,化作夕阳犹灿烂,令我这位人老志亦衰的同龄人,感到汗颜,自愧弗如……
本世纪初,一位诗人书法家,有感于刘志坚的先进事迹,曾书赠两首诗,赞曰:“一生情结苹果缘,创新求变四十年;传经遍走冀鲁豫,送宝穿行晋陕甘”“报国甘当拓荒牛,红了苹果白了头”“归休犹怀绿色梦,壮心不已志可酬”……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正是由于有了象刘志坚这样千千万万富有创新精神,勇于探索,敢于创造的各界科技人才,作民族的脊梁,改革开放事业才能不断发展,加快实现中华民族复兴中国梦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