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千乡万村”电子服务平台网 | ||||||||||
|
||||||||||
|
【产业分析】苹果产业进入结构调整期,果农该如何去适应?
2016-11-16 09:46 |
发布者:信息编辑 |
点击数:61910
![]() 摘要:
作为国内大宗水果的“老大”——苹果,其种植面积近年来在连续增长后趋于稳定,而产量也在过去8年中逐步增长了44.3%,目前稳定在了年产4000万吨以上,种植面积在3500万亩左右。而这些占全球过半的产量
作为国内大宗水果的“老大”——苹果,其种植面积近年来在连续增长后趋于稳定,而产量也在过去8年中逐步增长了44.3%,目前稳定在了年产4000万吨以上,种植面积在3500万亩左右。而这些占全球过半的产量,据国家苹果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韩明玉介绍,其中大部分是作为鲜食水果被国内消费者享用了,去年用于浓缩汁的苹果只有480吨,而出口的苹果更少,仅占总量的2.1%。 面积与产量雄居全球之首,但我们与国外的苹果种植水平却相差距大。如中国平均1吨/亩的单产,仅是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的1/3,优果率也仅2/3左右,但损失率却是发达国家的2~5倍之多,这还不算农资的投入与用工成本。 那么,红富士又路在何方呢?国家现代苹果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赵政阳认为,中国未来的优质红富士主产区应该在海拔较高区域,这样才能最大发挥富士的优势。调配中国苹果品种,大区域要增加品种的多样性,小板块,一个县一个区或一个市要选择适合区域的优势品种和特色品种。对于新建果园也一定要选择好的品种,适合当地发展的品种和砧木才能真正提质增效。 中国苹果在长期相对落后管理水平下普遍存在机械化水平低、管理技术水平差、果树老龄化严重以及新品种更新速度慢、市场风险大等很多问题。在这些诸多挑战面前,赵政阳明确提出,未来3~5年,将是我们苹果产业由“传统果业”向“现代果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因为目前“由东向西、由南向北”的区域优化调整日益突显,商业资本介入促使产业集约优质化发展的同时,规模化的运营也正在改变着传统的栽培制度。所以,高效率与高效益必将淘汰“落后的产能”。 苹果产业转型调整不可避免,但做为水果产业体系中的大产业,其由大变强,向现代果业转型,涉及宏观布局、品种调整、生产力进步,甚至生产关系的变革,需要政府职能部门、科研单位、基层组织、果农协会,乃至一家一户果农上下齐心,共同发力,包括从上到下的政策支持、财政支持,才能够使我国苹果产业真正变强,成为可持续发展的大产业! 编辑:中农乐新闻中心 梅婕
下一篇:中农乐为啥再三强调采果后必须清园
最热文章
|
![]() |
![]() ![]() ![]() ![]() ![]() ![]() ![]() ![]() ![]() |
运城市中农乐智慧农业公司 Copyright 2015 版权所有 晋ICP备15008012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