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千乡万村”电子服务平台网 | ||||||||||
|
||||||||||
|
大家都在刨树,你刨不刨
2016-12-15 18:31 |
发布者:冯部长 |
点击数:67591
![]() 摘要:
近日下乡,在芮城果区发现一些果农在大面积刨树,在与一位收购树杆的老板交流中得知,他一天的收购量近千吨,按此计算,该区域每天刨树已达到近百亩。
近日下乡,在芮城果区发现一些果农在大面积刨树,在与一位收购树杆的老板交流中得知,他一天的收购量近千吨,按此计算,该区域每天刨树已达到近百亩。问到刨树原因是果农辛苦一年,收入不够投入。
运城是一个老果区,从1984年开始,经历了两个发展高峰,一次是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再一次是九十年代中期,这两个时期发展的果园是当前果业生产的主力军,同样,这些果园目前具有几个明显特征,一是树龄老,二十年以上树龄的果园面积占苹果总面积60%以上;二是栽培模式老,乔砧密植果园面积占苹果总面积的80%以上;三是品种单一,红富士品种占到95%以上。 ![]() 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目前群体结构郁闭,土壤质量恶化,化肥农药过量使用,已成为制约这些果园生产优质果、高档果的瓶颈。对此,估计大家都有切身体会,这两年对果树的管理基本到位,可就是达不到自己的预期产量,其实这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果园的问题,整体密闭,土壤乏力,树木老化,结果率低,管理粗放,这一切都影响着果园的经济效益。老果园改造已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首要问题,针对这一状况,今年9月份,农业部印发了《老果园改造技术示范项目实施意见》,提出了“三改三减”关键措施,其目标:使示范区比改造前优果率提高10%以上,化肥用量减少20%以上,化学农药用量减少30%以上,产品百分之百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或农产品质量安全行业标准。亩收入提高10%以上。 又提“三改”,这不由得让笔者想起二十年前《果农报》根据当时果业发展形势,提出了“改观念,改树形,改品种”的“三改”倡议,在一些果区掀起了大讨论、大行动、大变革,从而引发了果树管理变革,市场销售变革,务果观念变革,影响了一代果农,这次农业部的“三改三减”,再次唤起了笔者当年的记忆。 然而二十多年过去了,今天再提“三改”,这说明当年的“三改”虽然“落地”“生根”,但“结果”不多,当年那些被人骂作是“憨憨”“傻子”的“三改”积极分子,如今,早已成为了果农中的“大款”,果业界的“名人”,而那些众多的旁观者、冷嘲热讽者,依然在果树管理的恶性循环中忙碌,他们在对别人不屑与嘲讽中耽误了大好时机,依然徘徊于迷茫之中。 目前国家政府部门从政策层面提出了“三改”,这说明果园改造已成为各级政府部门的共识。特别是2014年至今,中国水果产业遭遇下行压力,千万果农面临十余年来最大的产业危机,苹果产业从“供给侧”到“需求侧”的“革命式”改革,果业面临大浪淘沙式的淘汰与更迭,如何适应新常态,如何带领广大果农重新出发,成为摆在政府有关部门案头的新课题,也成为我们广大果农的新选择。果品市场的竞争日趋激烈,销售形势越发严峻,观念决定着发展,对那些不改就没有效益的老果园,不改就没有出路的密闭园,该如何“玩儿”,是做抉择的时候了,在许多果区“改造”的浪潮已经兴起,而有些人却还在等待观望。要么在等待中死去,要么在“改造”中重生,现实就这么残酷。 一是改品种。 选择优质高产、熟期配套、适销对路的优良品种,改造品种老化、品质低劣果园。针对不同树势采取不同的品改方式。 二是改树形。 针对树干过高、主枝过粗、枝量过多等不同情况,采取降低树干、疏剪回缩等不同措施,实现通风透光、立体结果。 三是改土壤。 采取多种形式增施有机肥,在有条件的地区推广“畜-沼-果”等种养结合生态循环模式,应用生草覆盖、种植绿肥等措施,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 四是减密度。 对密度过大的果园,采取有效方式,增大株行距,降低果园密度,改善通风透光,创造利于喷药、除草、采收等机械作业条件。 五是减化肥。 在改善果园群体结构和土壤质量的基础上,优化氮磷钾配比,集成推广配方施肥、高效新型肥料、机械深施、水肥一体化等关键技术,提高水肥利用率。 六是减农药。 大力推广农业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等绿色防控技术,预防控制病虫发生,减少化学农药用量。扶持病虫防治专业化服务组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开展专业化统防统治,提高防治效率、效果和效益。 中农乐千乡万村APP 新闻中心 郑科 欢迎广泛转载 服务全国果农 ●但转载时请注明: 来自 中农乐千乡万村APP平台 如未按照以上要求转载,一律视为侵权
上一篇:万荣笑话之合集
下一篇:市场变化多端,你的果园如何经营?
最热文章
|
![]() |
![]() ![]() ![]() ![]() ![]() ![]() ![]() ![]() ![]() |
运城市中农乐智慧农业公司 Copyright 2015 版权所有 晋ICP备15008012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