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千乡万村”电子服务平台网 | ||||||||||
|
||||||||||
|
果品市场低迷, 种苹果还能不能赚钱?
2017-01-22 19:42 |
发布者:信息编辑 |
点击数:13926
![]() 摘要:
2015 年、2016年的果价低迷,苹果滞销,给我们的果农带来了极大的经济损失和精神压力,面对如此巨大的压力,我们的果农该怎么办,是放弃果园改种其它,还是继续管理我们的果园,果园怎样管才能有效益,才能
温馨提示:字号可在首页“我的”里面选择“字号”进行修改字体大小 2015 年、2016年的果价低迷,苹果滞销,给我们的果农带来了极大的经济损失和精神压力,面对如此巨大的压力,我们的果农该怎么办,是放弃果园改种其它,还是继续管理我们的果园,果园怎样管才能有效益,才能赚大钱,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在困难中迷茫的果农。对此我以为首先大家应理清思路,寻找出路,看见迷茫低价,卖不动的主要原因在哪里,假若苹果不行了,改种什么才能赚钱。 回顾我国苹果的发展史,从建国初期到 80 年,三十年间是集体所有制。当时果价对农业的发展方针是:“以粮制纲,全面发展”,提倡的是苹果“上山下滩”,基本不允许平地大面的栽植苹果,苹果的发展受到限制,面积很小,总产量也很低,远远满足不了人们对水果的需求。那时的苹果不论好坏都能卖掉,就连有虫眼、有病的腐烂苹果都能卖到好价钱,真正是“稀者为贵”。那时的苹果效益远比种粮食作物好的多。正因如此,随着 80 年的改革开放,土地下放后,人们在各级政府的积极引导和督促下,大面积的栽植苹果,当时基本上是发展早的农户大都都发了果财,成了当地的万元户。 随着苹果栽植面积的不断扩大,全国的总面积发展到 4500 多万亩,苹果的价格很快下滑,经过 1996、1997 年到 2003 年。八年大淘汰阶段,我国苹果的面积降到了三千多万亩,直至三千五百万亩,我们的总产量占到世界苹果总产量的一半以上,国内市场对苹果的需求可以说已经达到了饱和,又一次出现了卖果难的局面。估计这种卖果难的局势还需 3~5 年的时间才能有可能好转。纵观我国苹果的发展史,中间经过几起几落,在每次的低潮阶段,淘汰的都是低效益园,不是发展苹果的区域剩下的都是效益较好和特别好的果园,而这些果园又都是当地投资大、管理好的园。事实也一次次地告诉我们“好园永远结好果,好果永远是好价”,事实也一再提醒我们在发展苹果的过程中,每经过一次的起落,苹果生产都会有一次大的转变、大的改进。品种技术都会提高一个档次,这也是事物发展的根本规律,展望未来我国苹果的发展,不论在苹果的品质、品种栽培模式及管理模式上都将会有一个质的飞跃。经过这次转型升级,必定又要淘汰一批低效益果园,这对广大果农来说是一个痛苦的过程。在此阶段我们不仅要勇敢面对这种困难局面,更要“解放思想,改变观念”。积极采取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法,把我们的果园管理的更好,只有管理的更好,才能度过难关,走向光明。 为此我们提出以下几个具体措施: 一、 淘汰一部分管理粗放、品质低劣的果园; 淘汰一批不能适宜栽植苹果树的地区,改种其它。 二、密闭果园必须下狠心搞间伐、搞改形,改善果园的通风透光条件,为生产优质果打下良好的基础,再科学地加大投资,才能生产出深受市场欢迎的优质果,才能卖到好价格。 三、现在的老果园、幼树园、密闭园也结合间伐,把一些不适应市场品种不好的果树,采取改接换头,多头嫁接技术换成新品种。 四、 降低成本、优化组合。我国苹果管理的用工成本是国外的 6~10 倍。国外采用的是机械修剪,药物疏花,果实不套袋、枪施、打药、采果、分级包装、几乎全是机械化,他们的果园管理成本比我们低得多,所以国外的苹果与我们相比具有极强的竞争优势。现在我们的科研部门在疏花疏果方面也成功地生产出了化学疏花剂和疏果剂,仅此一项为我们的果园节约了大量的人力成本,今后我们如果能在果树的栽培模式和管理模式上,都能从使用机械化的程度上去考虑、去设计,必将会为果树管理节约更大的成本, 经济效益必定会得到很大的提高,这种栽培模式和管理模式将是今后果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 中农乐果业科学研究院讲师郑群亮 欢迎广泛转载 服务全国果农 ●但转载时请注明: 来自中农乐千乡万村APP平台 如未按照以上要求转载,一律视为侵权 ![]() 最热文章
|
![]() |
![]() ![]() ![]() ![]() ![]() ![]() ![]() ![]() ![]() |
运城市中农乐智慧农业公司 Copyright 2015 版权所有 晋ICP备15008012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