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年之前:
上世纪80年代初,
土地包产到户,
极大地激发了农民
生产的积极性,拉开
了中国果业的初兴大幕……
1993年:
在很多上班族的工资只有区区几百元的那个时代,苹果价格每斤高达三四元钱,这也造就了无数苹果万元户、10万元户的出现,所以,市场催生了第一轮全国范围的苹果种植热……
1995年:
十年高速发展
一度使中国苹果种植面积达到4530万亩
产量达到1600万吨
价格也开始持续下跌,
由此引发了
轰轰烈烈的全国第一轮苹果“刨树潮”。
2000年:
在长达5年的低潮期
中国苹果面积减掉了1000~1300万亩
很多苹果产区也在第一轮洗礼中
痛定思痛,调整了思路
形成了种植品种的区域优势,从而避免了第二轮洗礼
2004年:
伴随着刨树潮和生产技术的创新,中国苹果产业开始缓慢恢复。
伴随着价格的走高,种植面积也在迅速扩张,危险的种子也悄悄埋下……
2007年:
“落果”价格一度卖到8、9毛钱,疯狂的苹果再次使无数果农失去理智,求量不求质,让很多果农迷失了方向。
2014年:
产量持续增长
面积持续增加
行情跌宕起伏
预示着产业形势的严峻
2015~2016年:
中国苹果面积再度高达3500万亩,产量更是连续数年创新高达4400万吨。最奇葩的是红富士面积和产量超过70%,多年积淤形成的“堰塞湖”正在崩溃.....
2016年:
“改观念、改品种、改树形”——发端于20年前第一轮果业低潮期的发展口号,依然振聋发聩。如果说上一轮低潮期尚有一丝出路,而这一次,别无选择!苹果产业由东到西,由南向北,由适宜区向优生区集聚的态势十分明显,更多适生区果农也不得不考虑产业出路……
2017年:
新型职业农民、家庭农场主土地三权分置改革——必然催生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出现,也必将引发中国果业从栽培模式、生产方式、种植结构等全方位的大变革……
这一轮淘汰与更新是一场“革命”,将会更加惨烈和剧痛。也必将催生中国苹果产业在浴火中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