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千乡万村”电子服务平台网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注册
首页 热点关注 资料库 视频学习 信息发布 果园工程 果业技术学院 在线答疑  
首页 >   果业新闻录入 >  中农乐果业新闻快报 >  正文
市场分析 | 来,让我们点评一下去年的水果行业
2017-03-10 11:07   |    发布者:信息编辑   |    点击数:12200
摘要: 这是亚果会谢平老师对2016年国内外水果行业的宏观分析。俗话说,“站得高,看得远”,“既要埋头拉车,也要抬头看路”。

编者按:这是亚果会谢平老师对2016年国内外水果行业的宏观分析。俗话说,“站得高,看得远”,“既要埋头拉车,也要抬头看路”。我们通过这篇文章和中农乐胡肖龙总经理的精彩点评,可以进一步理清思路,认清当前的果业形势,以积极的心态,朝正确的方向投入到当前的果园管理工作中去。

国内水果

1.苹果:自2015年苹果市场“大乱”以后,大家普遍看衰2016年的苹果行情。所以自苹果上市以来,优生区苹果、高端苹果其实并没有一开始大家想象的那么糟,价格还能接受吧,只是走货都比较慢,果农们还是很着急的。但对低端果、非优生区的果农来说,一开始就在煎熬,现在依然看不到“曙光”。

现在,从农业部出台政策,到各地政府都在鼓励农民调产提质,而且补贴力度不一。不少果商都反应西北地区政府扶持力度太大,挤压了山东苹果的生存空间。“南村果园”的邵总表示,未来五年中国的低端苹果市场还是需要慢慢洗牌进化的。 

胡肖龙跟帖:苹果产业向优势区域转移是大势所趋,西北果区政府扶植力度大也是一种优势集聚的体现。苹果产业由东向西、由南向北的发展趋势是一次宏观上的“战略转移”。所以,结合立地条件,先“三改”,再进行科学的种植结构调整,才是适生区或非适生区果农应该认真考虑的事。 


 2.香蕉:在经历了前两年的香蕉好年头后,今年年的香蕉企业貌似都比较头疼,因为香蕉树体的发病以及一些原因导致集中上市的供需矛盾,价格惨淡等,今年下半年的香蕉行情一直不是很景气。 

胡肖龙跟帖:南北方水果在面临“南果”和“北果”竞争市场份额的同时,都避免不了行业同质化竞争,避免不了产量持续增加、集中上市而面临的市场饱和局面。与北方水果一样,在当下的消费环境下,香蕉同样面临“供给侧”改革,同样亟需转型升级。


 3.柑橘:今年的柑橘市场十分热闹,因为黄龙病影响,不少主产区脐橙等柑橘产品产量大幅度下降,小年价格上扬是定律。而且从小编发布的文章看来,今年柑橘的关注度前所未有的高呀!

除了有褚橙,17.5°橙等比较成功品牌之外,也出现了不少橙子方面的新品牌,山橙时代的奉节橙,雪峰之源的冰糖橙陆续上线。

沃柑作为新品种,备受关注,但是品质问题还是值得担忧的。沙糖桔虽然受染色剂影响价格前段时间有点波动,但是总体来说今年到现在都还不错,果农加油! 

胡肖龙跟帖:从品牌角度看,柑橘比苹果早走了一步,也摸索出了一些独特的经验,这对苹果产业很有借鉴意义。统计显示,我国苹果种植面积与柑橘种植面积都在3000多万亩,旗鼓相当。但水果电商、专卖店,包括进口水果中,柑橘的占比和“能量”远远超过了苹果。追溯产业的发展之路,也像极了苹果产业,都有阶段性困惑,都是在低潮时挥泪改革,才找准了方向。但,革命仍未成功,仍需继续努力。后来居上的苹果产业更应快马加鞭。


 4.猕猴桃:从2000年至今,全球的猕猴桃需求量增加了70%,中国作为水果大国为此贡献了力量,不管是在自身生产还是进口方面。

中国的猕猴桃企业受新西兰佳沛的影响,品牌意识相对较强,目前齐峰、佳沃等品牌都在着力打造属于自己猕猴桃市场! 

胡肖龙跟帖:在中国猕猴桃发展初期,受高端市场影响,可以说是起点高、品牌化程度也高。特别是国外猕猴桃的生产和品牌运营,对中国企业影响、带动很大。放眼目前的南北方水果市场,品牌意识、品牌化经营、品牌化消费最突出的就是猕猴桃产业;受市场波动最小的,也是猕猴桃种植户。从这一点上考虑,“洋水果”进军中国市场,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进口水果

大家都喜欢吐槽为什么中国有这么多的水果,还要不停的进口,小编只能说不仅有时候不得不承认人家水果的品质确实比我们自己好,而且中国需要贸易,这没有办法~

1.今年被吐槽的最狠的进口水果,应该是波兰苹果了。每次小编只要发送有关波兰苹果的消息,总会被问候下我的祖宗,唉......

 胡肖龙跟帖:抛开口感先不谈,仅从品相、品类以及商品化程度上来看,波兰苹果确实有值得肯定之处。我们亲自在欧盟考察过,规模化、标准化、专业化经营,已经使波兰苹果具备了相当的价格优势和市场优势。一线高端水果专卖站和生鲜电商乐见波兰苹果,除了人家商品化程度高等因素外,“偏酸”也是填补了我国苹果以偏甜富士为主的市场不足。中国的苹果消费市场正呈多样化发展,而生产却未能适应这一形势。目前,美国的华盛顿苹果在中国市场一如既往的发展,新西兰的Mr.Apple对中国市场兴趣较大。


2.新西兰佳沛猕猴桃每年在中国的销售量都会增长20%-30%,今年的净利润达到了3580万新西兰元,每公顷新西兰果园的平均利润为60758新西兰元。 

胡肖龙跟帖:在相当一段时间内,“洋水果”对中国水果市场的冲击不可避免。这对处于改革期、转型期的中国水果产业来说,也是一种启发,一种示范。凭中国人的聪明才智和更多的“有知青年”加入水果种植、销售行业,未来一定是我们的。只是代价稍微有点大。需要时间,更需要让事实来警醒更多果农。


3.智利车厘子今年首批就在广州遭疯抢,卖出了千元的高价,特别是在澳洲、新西兰与智利车厘子最热的季节,虽然号称减产,但出口中国的量还是非常大。

胡肖龙跟帖:我在一二三线城市好多家水果专卖店购买、品尝,对比过中外车厘子的区别。可以这么说,先是卖相完全不同,再就是口感差异明显,第三是价格相差悬殊,第四是进口车厘子很少滞销。我认为,除了品种差异,在管理理念、品质理念等每一个环节,我们都需要补课。为了减少樱桃上的水分,国外可以出动直升机去“风干”。可以说为了占领中国消费者的味蕾,无所不用其极。现在,从销售商到消费者,没人愿意去“崇洋媚外”,但你技不如人,就得去忍,就得去学!


4.西班牙2016年对中国出口李子、桃子和油桃总量为815吨,价值132万欧元。

胡肖龙跟帖:除了价格竞争,更多的是品质竞争。消费者对水果安全和水果多样化的需求,才是“洋水果”大量涌入中国的根本原因。 


5.澳洲的柑橘出口创下了有史以来最高纪录,出口总量22万吨,价值达3.26亿澳元,中国是澳大利亚柑橘最大的出口国。 

胡肖龙跟帖:中国的柑橘产量也在日益剧增,但叫得出品牌的除了“褚橙”“17°5”和有限的几个生鲜品牌外,几乎没有几个。而澳洲柑橘却是以品牌叩开了中国市场的大门。和苹果一样,一边是产量持续增加,一边是质量良莠不齐,中国水果“供给侧”改革的头一件事,就是优势集聚和标准化实施。否则仍不会有竞争力。

 

6.菲律宾香蕉今年遭中国海关销毁多次,还禁止出口了一段时间,但是这也无法阻止其在中国的步伐。 

胡肖龙跟帖:我们为什么总下不了改革的决心?因为中国市场太大了,给泥沙俱下的各种心态都留下了机会。而在很多国家,有限的市场,倒逼优生劣汰。中国之大,让国外各类水果看到了机会,靠品质立足。如果我们不清醒,最终必然会拱手让出市场。全球经济一体化,已经渗透到水果生产的每一个门类。留给我们的时间不多了,机会也不多了。只有上下齐发力,中国水果产业才能如“中国制造”一样,再度崛起。


本文来源于中农乐果业科技报

运城市中农乐智慧农业公司 Copyright 2015 版权所有
晋ICP备1500801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