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千乡万村”电子服务平台网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注册
首页 热点关注 资料库 视频学习 信息发布 果园工程 果业技术学院 在线答疑  
首页 >   果业新闻录入 >  中农乐果业新闻快报 >  正文
行业看点|日本葡萄“天价”原因在哪里?看不见的细节才是我们的差距
2017-03-12 08:38   |    发布者:信息编辑   |    点击数:14284
摘要: 在很多高端水果专卖店,很多人都觉得来自日本的葡萄价格很贵,甚至是“天价”。“让农产品飞起来”团队为此专门去日本一个很典型的葡萄园一探究竟,也许,其中的一些细节才是我们要的答案,看不见的地方才是我们国内

编前:在很多高端水果专卖店,很多人都觉得来自日本的葡萄价格很贵,甚至是“天价”。“让农产品飞起来”团队为此专门去日本一个很典型的葡萄园一探究竟,也许,其中的一些细节才是我们要的答案,看不见的地方才是我们国内的生鲜农业人值得学习的地方。这也许就是所谓的匠心、匠品吧。对于很多果农来说,启示在于,在适度规模化、标准化生产的同时,一家一户家庭式果业生产能否借鉴日本的“园艺化”操作。唯匠心、唯品质,方能产出。

这是我们要参观的葡萄主人的住所,一个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日本小村庄。


邵雨德吐槽:

没有围墙,没有篱笆,只有敞亮宽阔的视野。开放的村庄,开放的住宅,体现出主人公开放的心态和作为。

胡肖龙跟帖:

在电商消费时代,其实给了我们一家一户果农更多的机会。而这种机会的前提是:园艺化管理和品质差异最大化。

工作室,发往市场的葡萄都是在这里包装。


邵雨德吐槽:

果农的工作不仅仅在田间,工厂化的包装作业也是果农工作的一个重要部分。

胡肖龙跟帖:

一间不大的房间就是完成农产品“生华”的场所。对我们来说,不缺场地,不缺原料,缺的是那种想法和把事情做绝的匠心。

包装好的葡萄,是不是很精致。来个局部的特写,这些葡萄是销往东京的商业百货公司的,猜猜价格?10000万日元,大约六百多人民币一串,知道为什么主人这么用心包装了吗?这就是艺术品啊。


邵雨德吐槽:

精美的包装让人一见钟情,颜值也是价值啊!

胡肖龙跟帖:

葡萄都能论粒卖,苹果更别提了。在日本,受制于面积和产量,苹果的“艺术化”其实走的更早。如果没法在产量上做文章,那就只能在质量上下下功夫了。我们的苹果产量上早已到了极限,提质是唯一的出路。

知道袋子上面的红色手写字体是什么意思嘛?16.6糖度。



主人向我们展示,糖度没有16度是不能发货的。

邵雨德吐槽:

果品的品质指标数字化,完全是工业化的产品标准。

胡肖龙跟帖:

糖度(糖酸比)一直是中农乐在果品销售上强调的重点,因为它代表着好吃、有风味。从褚橙把橙子采收的标准定为酸度值,到农夫果园把橙子品牌定为1705;从波兰在苹果采收前进行糖度普测,到日本用仪器和多年平均值来测糖采摘——酸度比,一直是水果品质的风向标。

葡萄也一样,试问我们的种植户进行过葡萄糖度测试吗?即便有,我们对每一块地甚至每一行地进行测糖吗?从来没有。在我们的意识中,咱只是葡萄的生产工,只负责粗生产,不负责后期包装检测,更不负责售后。

我在前文说过,在当前水果产业面临全面转型升级的历史节点,对经营几亩甚至十几亩果园的农户来说,“园艺化”经营也是一种思路。向欧洲规模化借鉴是一种产业形式,向日本精耕细作的“园艺化”借鉴也不失为一种办法。

这是刚打开的葡萄,每一串,每一个细节都要精心观察,审视,确保最好的销售出去。


邵雨德吐槽:

对每一粒即将出售的葡萄,都要像送往珠宝店里的艺术品一样,精心挑选与打磨。

胡肖龙跟帖:

葡萄的本质是吃,是风味,但如果能做到赏心悦目,色香味俱全,岂不是更大地提高附加值。“丑苹果”经营是一种思路,“艺术果”如果能进一步拓宽思路,更不失为一种增效的途径。所以,SOD、贴字果等等,还有更多的潜力可探。

这是房子后面的葡萄种植园,是不是第一次见,全封闭,杜绝各种害虫的危害。


邵雨德吐槽:

如此精、细、严的设施哪能不出高大上的产品。

胡肖龙跟帖:

这种规模,这种投资我们一般的果农都达不到,但要想在市场立足,要想在同质化竞争时代打出一片新天地。很多必要的硬件是未来果业发展的基础装备。而眼下,品种、品类的独特性是更多果农要考虑的。仅守着红富士,出路已越来越窄。

主人,在院子里劳作累了,就在这边休息。


主人给我演示他平时的休息,是不是很惬意,你是不是也想有一个这样的葡萄园。


邵雨德吐槽:

劳动间隙享受一下悠哉悠哉的美好时光,很是让人艳羡。

胡肖龙跟帖:

可以看出,这不是观光图,这是园主自己的休闲物件。这让笔者想起以前我们的“牛奶苹果”“音乐苹果”;也想起日本木村先生的“自然农法”。道理很简单,在自然的、干净的环境中,在绿色、有机的配套作业下,生产出的苹果一定比浑身病痛、天天沐浴在农药中的苹果香甜。追求自然,是人的天性,也是果实生产的天性。“万荣苹果:一个快乐的苹果”就是秉承这种观念和定位。

地面全部是自然的,不用任何化肥,仔细看,还有一只小的蟾蜍,院子里到处可见。


邵雨德吐槽:

在没有污染的环境里,连小动物也是这样的自然和放松。

胡肖龙跟帖:

农业部发布《果菜茶有机肥替代化肥实施方案》是具有前瞻性的、考虑长远的指导方案,也是中国农业在解决“温饱”之后必须向“品质”转型的必要措施。现在,但凡是农产品,几乎都在打“绿色”“有机”牌。这是民心所向,这是农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必然。违背了这个大方向,农业没有希望。

头顶还没有摘的葡萄,主人说糖度还没到,过几天就可以了采摘了。


胡肖龙跟帖:

2009年笔者到日本青森一个观光果园考察交流过。两棵相距不到十米的果树,在采摘时,园主竟然清晰标明不同的采摘期,精确到天。原因就是:一个坡头,一个坡下,糖度检测不一样,所以必须等。

这背后是对品质的极度关切,是对品牌的极度维护。现在生鲜电商风起云涌,不管怎么吹,用户是用味蕾说话。没有绝对的品质,就没有用户极致体验,就没有回头客,就形不成品牌,就带不来效益。

这是6年以上的葡萄树,主人给我们介绍,这个时期的葡萄才最好,对外销售的都是6年以上的葡萄树结的果。


邵雨德吐槽:

少而精,缺勿滥的品质理念,是不是让我们“萝卜快了不洗泥”的做法而有更多思考?

胡肖龙跟帖:

何为最好,是让消费者说话。一个幼树和一棵老树结下的葡萄,和一个壮年树结下的葡萄,一定是两种味道。而我们对壮年树、老年树的判断区分,还是产量的多少。当市场用“味蕾”定价的时候,我们也会对此作出判断,追求品质、品质唯一——这一天迟早会来!

每一串葡萄是不是数量不多,但是颗粒很大,这个没有用任何药物。


胡肖龙跟帖:

如果说“没有用任何药物”,很多人可能不信,笔者也不信。但我却在日本考察时亲耳听他们说起。某某果农偷偷用了某种农药,被发现后,羞愧自杀的 事。也从书中见证了那个“傻子”木村先生的“自然农法”。有时候,“傻”不是坏事;过于“精明”反而得之不偿。

主人修剪葡萄的剪刀,是不是很特别,我们也是第一次见。


邵雨德吐槽:

这把特别的剪刀值得我们好好地琢磨一番。有时候,匠心体现在生产、生活和工作中的点点面面。日本、德国这两个“二战”的战败国,在战后能迅速崛起,“匠心”二字,其实处处可见。

左边的那个袋子的葡萄,糖度已经16度,代表可以采摘了。


园主告诉我们,刚开始葡萄的糖度都是用现代的机器测量,他已经种植了多年,基本看一眼,就可以了估计出每一串葡萄的糖度。

邵雨德吐槽:

达不到要求的产品靠后。靠眼睛就能观察出果品的糖度,这双“神”眼没有十年八年的“修炼”是做不到的。

胡肖龙跟帖:

听说他们测试糖度有两种办法,一种是取果实测,一种是红外线测糖仪测。而现在,是目测。目测的外观标准有6项。


桃太郎葡萄,20年前由濑户农业协会的老师开发的品种,桃太郎葡萄是大家的注册商标,虽然只有100家农户参与,但是大家都很爱护这个品牌,对于这个品牌的保护,如果有人生产出来很差的葡萄,将会收到很严重的惩罚。在现场主人穿起了自己协会发给自己的印有这个品种葡萄的文化衫。他说,这个穿出去,就会获得别人的认可,因为大家对这个品种的葡萄很认可,对于种植它的人,也充满感恩。

邵雨德吐槽:

让产品已成为自己生命的一部分。这句话,说着容易做起来难。但当我们真正把自己种出的苹果当成是自己的孩子,当成自己生命中的一部分,它就会焕发出不一样的光芒和风采。不信?可以试试看。


邵雨德吐槽:

是不是很像水晶,也许这才是真正的水晶葡萄!

看到这儿,说葡萄论粒卖,我们应该相信了。

文本提供:让农产品飞起来

运城市中农乐智慧农业公司 Copyright 2015 版权所有
晋ICP备1500801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