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千乡万村”电子服务平台网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注册
首页 热点关注 资料库 视频学习 信息发布 果园工程 果业技术学院 在线答疑  
首页 >   技术报刊 >  桃树专刊 >  正文
教你一招 | 桃树生长期为什么要追水溶性肥?原因竟是这......
2017-05-18 12:06   |    发布者:信息编辑   |    点击数:30837
摘要: 桃树施肥有四个重要阶段,即花前补养、硬核肥、膨大肥、秋施基肥,都是桃树需要水肥的重要阶段,也是对水肥反应敏感时期,做到科学合理,对花芽分化、提高座果率、果个增大、丰产优质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桃树施肥有四个重要阶段花前补养、硬核期施肥、膨大期施肥、秋施基肥都是桃树需要水肥重要阶段,也是对水肥反应敏感时期,做到科学合理,对花芽分化提高座果率果个增大丰产优质都有着非常重要意义。但秋施基肥与生长期用肥选什么样肥有很大区别,选得合理,对桃树的长势花芽分化丰产优质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反之,只能达到事倍功半。


        目前在整个桃树生长过程中,主要使用肥料的品种有铵态氮复合肥硫基复合肥有机营养肥水溶性冲施肥等等。

一、复合肥

        复合肥适合做底肥,它见效慢,需一次到二次转化。

        1铵态氮 先由铵态氮转化成硝态氮才能被作物根系吸收利用。一般呈碱性。温度越低转化越慢,早春季施入需要1520甚至更长的时间。随着温度逐步升高转化加快。夏季只需要7天左右,根据它的特点,只适合做基肥,肥效长达90天以上。

        2硫基复合肥 硝态氮复合肥一般酸性肥,根系吸收较快,早春温度低需710天,夏季温度高需35天就能充分被根系吸收利用,通过叶片转化成有机营养供给植物生长。能做基肥,也能做追肥,比较适合做庄稼追肥。肥效时间长达60天以上,不适合做果树各阶段追肥补养。如:桃树膨大期追肥,月余成熟,起劲晚,该起作用时它不起作用,当充分发挥作用桃已成熟了,做膨大肥效果不明显。特别是早熟品种,成熟早,后期生长还很长。如:5月下旬和6月份成熟桃子,后期肥料劲还很足,只能徒长条子,容易造成光照恶化,影响花芽形成和质量,造成大量肥料消耗和浪费。


二、有机营养肥

        蒙力28、生物酶菌素属于有机营养肥,就是说不通过叶片加工直接能供给开花、长新梢用,弥补贮藏营养能量不足,缩短营养转期。在生长各阶段有机加无机(水溶性肥)更能提高肥料利用率,促进果树健壮成长,肥效可达2530天。


三、水溶性肥

        它的特点是:能促作物迅速见效,及时供给果树生长需要元素,补充某一阶段某元素能量不足,达到肥效利用的最大化。肥效只有20余天。如:植炼素、优聪素、八夫力、根之素、埃图、力滚力、叶之素、海美素、SQM等。但必须了解各水溶性肥的特点,与果树生长果实发育特点相配套,才能发挥最大效果。绝不能需要的不追,不需要的元素胡补乱追。


四、秋施基肥选择

         一般年份,果树、桃树运城区域八月下旬相继进入秋停长期,果树进入第三次根系生长高峰,桃树进入根系的第二次生长高峰,如是晚熟品种既能供给果实生长同时也进入贮藏营养阶段树势壮不壮,花芽分化好不好,取决于这次秋季管理秋施基肥和秋剪。基肥也叫底肥,所以人们经常讲:三追不如一底,说明秋施基肥的重要性。在选肥方面必须选择肥效期长全营养的配方肥,要使土壤增加肥力必须施入较多的腐熟的农家肥或有机质的生物菌肥,来改善土壤的团粒结构,增加土壤的透气性,来满足根系的生长条件,促进根系生长,这不但能满足秋季营养的供给,同时还能供给第二年果树生长季节需肥营养。如华太隆合作开发研制的长效肥、缓释肥、高机能、生物有机肥、乙菌宝、有机肥和硫酸钙镁等。在施肥时有机无机能很好地提高肥效利用率延长肥效。


五、生长期为什么要追水溶性肥(补养)

        果树、桃树在整个生长阶段,开花幼果期,这一时期主要消耗利用的是贮藏营养,时间一般约一个多月。5月上中旬第一片大叶形成才进入利用当年营养阶段同时,转入果实硬核期,如花前用复合肥树上没有叶片无法合成有机营养,根本无法利用,肥效太长达6090天以上。开花期主要利用的是有机氮、有机磷到了硬核期变成了主要利用的是钾(K)和磷(P),氮肥过多了,反而不利于核硬化和枝条木质化。所以必须选用有机营养肥和水溶性冲施肥,见效更快,效果更好,既不浪费又科学合理到了膨大期所需的三大元素和中微量元素又有变化,所以必须根据果树、桃树各个不同时期需肥特点及时供给不同元素肥,才能满足果树、桃树正常健壮生长。


【中农乐果业科学研究院金牌讲师:王万魁】


欢迎广泛转载  服务全国果农

●但转载时请注明:

来自 中农乐千乡万村APP平台

如未按照以上要求转载,一律视为侵权


 
运城市中农乐智慧农业公司 Copyright 2015 版权所有
晋ICP备1500801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