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千乡万村”电子服务平台网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注册
首页 热点关注 资料库 视频学习 信息发布 果园工程 果业技术学院 在线答疑  
首页 >   技术报刊 >  苹果专刊 >  栽培管理 >  正文
何巨才:果树打药与温度的关系之我见
2017-07-29 18:59   |    发布者:曹仟   |    点击数:35741
摘要: 同样用中农乐的打药方案,每年都有那么一两户发生这样 或那样的小问题,让人想不通到底是怎么回事。

同样用中农乐的打药方案,每年都有那么一两户发生这样或那样的小问题,让人想不通到底是怎么回事。同样是按方案打药,为什么每年只有你家果园发生问题,而其他近十万户会员却没有。在这里不是埋怨,而是我们应该共同好好研究一下问题到底出在哪里。
正常情况下,农药生产应该说是批量生产,也就是几千斤、几万斤一个配方,然后进行分装。如果任何一种农药或冲施肥质量出了问题,应该是这批次农药都有问题,绝不可能是一瓶或一袋质量出问题而发生药害。那么,所谓的“药害”发生后,作为一个果农应该先从自身找一下原因。例如,在中农乐打药方案的基础上,加了别的农药没有?有没有加复硝酚钠或多效唑或别的什么农药,或药桶用了除草剂类,抑或是坏人往你药桶里倒了除草剂?


        当然,同样打药,打同样的药,温度高低打药后效果也会不一样。据资料报道,温度20℃和温度35℃,药效会提高一倍或几倍。这也是我们的清园方案强调要在温度超过20℃时才能打药的道理。其实科学家早就有研究,温度超过30℃,要按最高倍数配水;温度低于25℃,要按最低倍数配水。谢花后的幼果期,果皮嫩,谢花15天到40天左右是胎毛脱落期,每落一个胎毛,就会有一个小伤口,打了强酸性强碱性杀虫杀菌药或有乳油标志的杀虫杀菌药,或按最低配水量打药,或温度超过30℃以上打药,都容易发生药害或果锈。还有人配药不进行二次稀释,把药直接倒入药桶,或只有几斤水,却把几种杀虫杀菌药或叶面肥全部倒入水中。记得我以前在另一个单位讲课时,就发现有个果农采取这样的稀释法,结果发生了爆炸;还有一家果农的配药顺序不对,结果药倒入药池后,水突然像开水一样沸腾起来,药水大量冒气;还有人先配乳油杀虫杀菌药,后配叶面肥粉剂,结果乳化不了……这样错误的做法还有很多。生产实践中,很多人打药的大桶装水斤数说起来多,其实装得少,加上我们很多人并没有严格按照配方去配药,温度低,算你运气好,一旦温度高发生药害,后悔就来不及了。



       在我们日常打药时,春天温度低,要在中午打药;夏天温度高,要在早上和下午打药。特别是打药加叶面肥时,温度高,叶面上的水分蒸发快,容易使叶片发生肥害和药害;而温度低时打叶面肥和农药,叶片上的水分蒸发慢,水分保留时间长,叶片对叶面肥和农药的吸收比较缓慢,效果好还不会发生肥害和药害。
  以上所言,只是个人观点,一家之言,仅供会员和果农参考。

中农乐果业科学研究院金牌讲师:何巨才


欢迎广泛转载  服务全国果农

但转载时请注明:

来自 中农乐千乡万村APP平台

如未按照以上要求转载,一律视为侵权



运城市中农乐智慧农业公司 Copyright 2015 版权所有
晋ICP备1500801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