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参差不齐的农产品,是由我国长期一家一户的“家庭式”经营生产模式导致的。个人经营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各自为战,其生产方式、管理方法、投资标准、质量安全均不一样,各家各户其实是按照自己的意愿在生产。自身素质高的,观念超前的,会精细管理,学习科学技术,合理高投资,果园产量年年居高,努力生产高质量苹果,效益不错,即使当下果价低迷,果园仍然能挣钱;而思想保守,观念守旧,不肯学技术,人云亦云,市场行情好了,多投资点,市场行情不好,便不让果树吃饱,种了几十年果树,压根不了解苹果生长特性,果园大小年严重,商品率低,即使果价好时,也没挣过钱……各种层次,不同思想的果农万万千,若要向市场提供统一的高质量果品谈何容易!

采后各自分级入库,不论苹果质量好坏,只要能混装尽可能混装,与果商“斗智斗勇”,要求80#装的苹果,只要没人监管,不够格的苹果便会成为“夹心苹果”……如此,向市场供应标准化的果品何时能实现?经销商没能力组织监管,甚是头痛,也属正常。

伴随着这轮苹果产业转型升级,苹果的提质增效在各大果区将是一次大浪淘沙。低品质果、低效益园迟早会被淘汰。这是产业发展的必然规律。这期间,品种结构的调整、栽培模式的创新、小型机械化应用甚至土地三权分置的适度变革等等都会发生改变,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是我国苹果产业走向国际化,与国外苹果同台竞争的必经之路。唯有打造精品,走标准化、品牌化,我国果业才有出路。

要走向标准化,其前提是规模化,而规模化的条件是组织化。唯有将一家一户的果农组织起来,进行市场观念引导,进行统一的标准化生产,标准化采摘分级、入库,统一对接市场销售,方可规模化,方可长期向市场供应标准的果品。有了高质量的标准化,继而打造区域品牌,树立品牌。唯有品牌化,方能提升我国果品市场竞争力,才能走向现代果业。

中农乐作为全国最大的果业科技服务民间组织,至今发展13年来,拥有在线注册会员户 30余万户,坚持中农乐生产技术标准,达到市场需求的高质量果品的示范园达4000多个。2015年,中农乐发展转型互联网+果业,全国首家以科技服务为终端手机移动的综合平台“中农乐千乡万村APP”平台上线,开设的果品智能销售平台,数万户溯源户按照技术标准规模生产,其间有技术监督、跟踪,将资料上传至溯源平台,让市场放心,消费者放心。溯源户建立的大数据档案,来统一对接市场,为销售商提供所需高质量果品,以市场需求倒逼生产标准,统一组织一家一户果农生产。
当下,果农朋友唯有抱团取暖,共同向组织化、规模化、标准化靠拢,方可有出路。总之一句话:果业的出路在标准化,果农的出路在组织化。
【作者:中农乐电商中心总监 冯炳钊】
欢迎广泛转载 服务全国果农
●但转载时请注明:
来自 中农乐千乡万村APP平台
如未按照以上要求转载,一律视为侵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