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千乡万村”电子服务平台网 | ||||||||||
|
||||||||||
|
2015年膜加纸袋黑点病严重发生解析
2016-01-26 16:34 |
发布者:冯部长 |
点击数:51562
![]() 摘要:
关于膜加纸袋的黑点病问题,从2001年 开始试验就一直存在,开始时,黑点病率最严重达到20%,后来通过试验研究降到2%,而今年,膜加纸袋黑点病又成为果农关注的焦点,据中农乐的讲师走访调
关于膜加纸袋的黑点病问题,从2001年开始试验就一直存在,开始时,黑点病率最严重达到20%,后来通过试验研究降到2%,而今年,膜加纸袋黑点病又成为果农关注的焦点,据中农乐的讲师走访调查,黑点病发生率与套膜袋时果园的湿度及管理密切相关,而普遍性的发生则与年份大气候有关。 2015年膜加纸袋黑点病是果实脱纸袋以来的敏感话题,经调查发现,不管用哪个品牌的药,都有黑点病严重的果园,也有黑点病少的果园。在黑点病的类型中苦痘病黑点病约占45%、药害占20%、病菌占15%、缺硼缩果病占10%、虫害占10%。 症 状 1.苦痘病和痘斑病:苹果苦痘病在果实近成熟时开始发病,以皮孔为中心,出现圆斑,周围有深红色或黄绿色晕斑。以果实顶部和肩部下方较多。以后变成褐色凹陷斑,大小2~10毫米不等。一个果上轻者3~5个,重者10多个,果面坑坑洼洼。病斑下面的浅层果肉变褐、坏死、呈海绵状,具苦味,不能食用。贮藏期病组织易被其他真菌腐生,造成腐烂。苹果痘斑病和苦痘病的症状相似,不同之处是苦痘病最先从里面果肉往外面表皮坏死、变褐,果肉有明显的苦味,而痘斑病多从表皮向果肉里面坏死、变褐,前期果肉苦味不浓,病斑凹陷也不明显。在田间,苦痘病比痘斑病变褐组织浅,一般1毫米左右深,一般果实阳面比阴面重,阳坡比阴坡重。 苹果苦痘病和痘斑病属缺钙引起的果实生理病害。果园偏施氮肥,果实中的氮钙比值偏大,能明显加重发病。果园有机肥不足,修剪过重,秋雨多,均有利于发病。 2.药害黑点病:黑点在萼洼处或胴部和果肩部不等,药害主要以皮孔受害,细胞坏死呈黑点而扩大,直径1~5毫米不等,药害黑点形成稳定后不再扩展,不腐坏,周围无晕斑,不附着白点。 3.病菌侵染黑点:病菌以顶枝孢、粉红聚端孢霉、链格孢和镰刀菌为主,气流传播到达果实表面或聚集在萼洼果花残体,幼果期果实的单宁物质含量高,抑制着病菌的发展,果实于7~8月中旬前后,迅速膨大,表面形成大量微小裂口,若袋内湿度高,伤口不易愈合,大量病菌可从伤口侵入,扩展较慢,最早在7月中旬可见,近成熟的果实随着含糖量的增加,单宁物质退化,抗病性差,病菌侵染后扩展很快,形成褐斑型、黑斑型病斑,顶枝孢和镰孢菌侵染常形成褐斑型病斑,链格孢侵染常形成红点型、黑斑型病斑。 4.缺硼缩果黑点病:果实缺硼从落花后半月至果实采收期陆续发病,初果肉呈水浸状小斑点,后形成木栓化,局部变黑色,坏死不生长,周围果肉生长,坏死点凹陷,果面极不平整,伴有裂纹,严重的呈大裂口,这种果实一般种子较少。5.虫害黑点:由蚜虫、红蜘蛛、康斯粉蚧等危害造成伤口,污染了这些虫害的分泌物或残体套在膜袋内生成霉污物,形成的小黑点或污染的形成小黄点。如遭病菌侵染则黑点扩大。 6.混合型:几种黑点病混合发生也比较常见,特别是药害、缺硼、虫害等症状发生后果面形成微裂伤口后为病菌提供了侵染的机遇,形成几种黑点病混合病果。 发生原因 以上黑点病发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也是很复杂的,影响农业生产的因素诸多,更是很难说得清,道得明的。一、自然因素 2015年的黑点病发生的比往年多,肯定与大气候有关了,今年的4月份降雨31.6毫米,比1996~2015年与平均降雨量24.1毫米(大荣小气象观测点资料)多7.5毫米,5月上旬降雨20.1毫米,比1996~2015年与平均降雨量7.5毫米多12.6毫米,说明苹果花期到套膜袋期的果园湿度大,有利于病菌侵染。果园郁闭湿度大的时间久长,低洼地带湿度大的时间长,背阴地方湿度大的时间长,短枝比乔化的果园湿度大。例:大谢村一果园只有一亩地四周都有围墙,高湿时间比大田长,就比湿度小的果园黑点病果率高。哪一枝郁蔽,通风透光差黑点病果就多,好多果园都是要不看不到黑点病,要不就是一窝黑点病。 (1)高湿造成病菌黑点病。萼哇果花的残体遇水潮湿时间长,是病菌寄宿的场所,所以,一般萼洼易发生黑点病。黑点病菌在气温15~30℃,湿度80%持续8~48小时病孢子就可萌发,2~4天的活动水成熟的病孢子就可扩散。所以,高湿时间长就为病菌提供了有力的侵染和繁殖机遇,也就促成了果实黑点病的多发。 (2)高湿时间长造成了药害黑点病多发。高湿时间长主要是影响了药液的挥发,使部分果实上敷着的农药浓度较高,高浓度的农药在膜袋的高湿高温条件下对果实的皮孔造成伤害,导致药害黑点病的形成。 (3)中期干旱诱发缺素生理黑点病。2015年7~8月共降水46.6毫米,比1996~2015年同期降水164毫米少117.4毫米,属严重干旱年份,中期果园干旱土壤内盐基失衡,叶中的钙不能顺利转入果实中所致。二、人为因素。 (1)施药粗细问题。近几年,农药市场基本走入正轨,用药配方都比较合理化,各农户在用药上免不了存在施药粗细的问题,有的果园中下部无黑点果,上部有,就是上部药打不好;有的果农施药非常认真,生怕拉下一处打不到,反复的打,造成着药量过多,结果黑点较多;有的见剩下药液嫌倒了可惜,重复打到树上,多打药的黑点多。(2)施药间隔期问题。一般杀菌剂的有效期为7天左右,有的果园打药后已过10天了还在套袋,特别是下了雨要补喷药,怕麻烦,难免有黑点病。 (3)药的配兑问题。农药配兑必须进行二次稀释,一些果农将几种农药一下倒入药罐中,还说深井水一下子就冲开了,还有化不匀的?岂不知几种原药相混,会出现络合现象,上边是水,罐底是药,会发生药害。(4)套袋问题。从今年的不同套袋试验来看,膜加纸袋的黑点病最严重病果率为1.3%,纸袋果为0.1%,塑膜袋为0.5%,不套袋为0.3%。说明膜加纸袋透气性差,湿度大,利于黑点病的发生。 回想一下,5月中下旬套膜袋时,每天早晨的露水都大,套袋按数计工资,露水没彻底干就套开了;有的前边打药,后边就开始套袋,难免形成药害。一罐药喷的果园,这头黑点多,那头却不见黑点;同一罐药,这块没黑点,那块地黑点多;一罐药两把枪喷药,一人喷一行,这行没黑点,那行黑点多;更奇怪的是紧挨的两个果,一个黑点严重,一个却没黑点,有黑点的果膜袋紧粘果面。在调查中一果农说“我第一天下午打药,第二天套袋的黑点多,隔了两天套袋的几乎没黑点。” 总之,2015年是膜加纸袋的黑点病最严重的一年,大气候有利于黑点病的发生,果园管理操作得当的黑点病就发生的少,今年失误了,就应首先寻找自身的问题,总结经验,吸取教训,避免来年遇到类似情况再受损失。作者:卫振和
上一篇:老当益壮燕克昌
下一篇:苹果果实膨大与促进措施
最热文章
|
![]() |
![]() ![]() ![]() ![]() ![]() ![]() ![]() ![]() ![]() |
运城市中农乐智慧农业公司 Copyright 2015 版权所有 晋ICP备15008012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