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千乡万村”电子服务平台网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注册
首页 热点关注 资料库 视频学习 信息发布 果园工程 果业技术学院 在线答疑  
首页 >   技术报刊 >  桃树专刊 >  正文
如何解决桃树上强的问题?原来就一个“理论”便可搞定!
2018-05-26 16:12   |    发布者:信息编辑   |    点击数:39320
摘要: 凡是搞过主杆形桃树的人,都有一个共同体会,那就是主杆形桃树容易上强。对此问题笔者也有同感,加之当时对桃树主杆形整形理论还不是太完整,后来我在整形过程中也在不断地总结经验和教训,问题也逐一得到解决,上强

       凡是搞过主杆形桃树的人,都有一个共同体会,那就是主杆形桃树容易上强。对此问题笔者也有同感,加之当时对桃树主杆形整形理论还不是太完整,后来我在整形过程中也在不断地总结经验和教训,问题也逐一得到解决,上强已不是问题了。那具体如何解决呢?


       首先是理论上必须搞通。理论指导实践,只要道理讲不通,实践永远不会成功,因它违背了科学,违背了桃树的生长习性,道理讲通了,做起来就很容易成功,即使细节做不到,但大方向不会错。


       与桃树主杆形整形修剪有关的技术理论“牵制理论”,所谓的“牵制理论”是我们搞桃树、苹果树的人都应懂的最基础知识,苹果树或桃树就个体来讲从上到下,从外到内它是一个整体,每动一枝它都牵动全树,只是动大枝反应强烈,我们可以明显看到它的反应,而动一、二个细枝、小枝变化性不大我们感觉不到,但这类小枝我们如果去的多了,反应就会明显。就拿桃树主杆形来说,主杆形就要以主杆为主,就要有一个坚强的中干。我们在整形中就要扶扞,就人为的给了它一个向上优势,但这个优势我认为不能给的太快,太快了容易上强,以后不好控制。


       如何才能做到既有向上优势又不上强呢?这就要正确运用我们平时所说的“牵制理论”。桃树主杆形成形后的树形从外围轮廓上看应该是“上小下大成三角形”,而中干的粗度比也应该是上细下粗有一定的尖削度,而且是这个尖削度越大越好,越不易上强,上部越细,根部供应上来的养分给其分配的就少,它就长的慢,而多余的养分就会分配到中下部的横向枝上,下部的小枝越长,越多消耗的营养就越多,中下部的中干加粗也就快。反之如果中下部的枝短而少,消耗的营养就少,多余的养分就会分配到顶部供其旺长,一个生长季节下来就会形成上强,这是我们每个搞主杆形的桃农最不愿看到,最头疼的事。我所讲的这些道理实际上就是“上部牵制下部,下部牵制上部,纵向牵制横向,横向牵制纵向”。通俗的讲,如果你想让树上强,就可以在中杆的中下部重短截和重回缩,通过重短截和重回缩把横向的养分逼向中干,促其旺长,相反如果你想叫树下强上弱,你可在中杆的中下部多留枝,留长枝留大枝把更多的营养消耗在横向枝上,那么供应给树体上部的营养自然就少了,它的长势也就弱了。


       实践中主杆形桃树上部过强过弱都不好。上部过强了,就会形成一把伞,影响光照,下部光照差或不见光,枝条就会衰弱,就会枯死从而出现光秃带,结果部位就会外移,影响全园的产量和品质。上部弱下部强作为密植树来说也不理想,株行距易交错,行间作业道窄不利于操作,有效的结果部位降低,达不到立体结果,也不利于丰产。

       我们理想的树型和树势应该是上小下大,下粗上细,上部不强不弱,这就要求我们每个操作者,必须在弄懂弄通了“牵制理论”的基础上,再搞整形修剪,从夏剪开始就要以“牵制理论"去指导你的工作。需要强调的是,修剪时不要过重或过轻,不能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要二者结合起来,在一棵树上有短截的,有回缩的,还有长放的,具体操作时短截过粗的(五月中旬后超过筷头粗的留基部3~5芽),回缩过大的,长放细弱的。最后送给大家一句话“善于观察,善于总结,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中农乐果业科学研究院金牌讲师   郑群亮

运城网信备案A00220号


 欢迎广泛转载  服务全国果农

●但转载时请注明:

来自 中农乐千乡万村APP平台

如未按照以上要求转载,一律视为侵权


运城市中农乐智慧农业公司 Copyright 2015 版权所有
晋ICP备1500801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