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千乡万村”电子服务平台网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注册
首页 热点关注 资料库 视频学习 信息发布 果园工程 果业技术学院 在线答疑  
首页 >   技术报刊 >  苹果专刊 >  栽培管理 >  正文
我国苹果产业正在加速调整
2018-06-05 17:49   |    发布者:信息编辑   |    点击数:34152
摘要: 近10年来,我国果业稳步发展,苹果、梨、桃、柑橘、猕猴桃、枣、西甜瓜、草莓、葡萄、石榴、樱桃等10余种果树产量已雄踞世界首位,多种果品产量超过世界的50%,我国目前已成为果树产业第一大国,果品贸易在

编者按:

       这是中农乐果业科学研究院名誉院长汪景彦教授关于果业产业调整的一篇调研报告。是汪老关注宏观产业所提出的建议和方向,他认为:

      近10年来,我国果业稳步发展,苹果、梨、桃、柑橘、猕猴桃、枣、西甜瓜、草莓、葡萄、石榴、樱桃等10余种果树产量已雄踞世界首位,多种果品产量超过世界的50%,我国目前已成为果树产业第一大国,果品贸易在世界果品市场上占有重要地位。近年来,我国水果总产量年净增100万吨左右,2016年产量达2.8亿吨,全国人均果品占有量约200千克,早已超过世界人均水平,供过于求十分严重,从中也暴露出许多突出问题,如分散小户经营与大市场不相适应、劳力难求、工资提高、老龄化加剧、区域化不够合理、品种结构急需调整、劳动效率低下、机械化和自动化不高等,都值得重视和加速调整,以适应当前形势发展的需要。不管我们愿不愿意,中国苹果产业都在加速调整。只有顺应产业发展,才有可能迎来再次辉煌。如何走?针对产业的调整路径,汪老师也给出了“方子”。


“你那最适合种啥要清楚”

——树种调整是前提

       发展果业生产,必须因地制宜、适地适栽。回顾果树发展的历史,有许多成功经验,也有一定的教训和盲目性。20世纪60~80年代,陕西省周至县和眉县曾被定为苹果基地县,不久发现苹果树结果晚、品质不佳,后来改为发展猕猴桃产业,产量、品质表现均佳,现已成为著名的猕猴桃产区。葡萄过去主要在黄河以北地区栽培,南方地区多雨的气候条件对葡萄生产十分不利,采用避雨栽培后,南方地区栽培葡萄也取得了成功。河北省遵化市一带原为京东板栗产区,667平方米产量为300~400kg,产值2000~3000元,近几年引进“燕特红”桃栽培,栽后第2年即可丰产,第3~5年667平方米纯收益2万~3万元,现已发展到667平方百米,形成了新兴桃区。枣多分布在北方地区,在秋雨连绵的年份,快要成熟的枣果容易裂果,不久就会霉烂,失去实用价值,损失很大。后来在新疆阿克苏地区发展枣产业,成熟季节很少降雨,就是降雨,雨量也不大,很快晴天,将要成熟的枣果有少量开裂,但因天气干燥,也不会烂果,所以收成稳定,目前新疆已建成我国最大的枣产区,占全国枣产量的26.5%。

       所以,一个地区发展一个新树种(品种)一定要慎重,必须要全面考察这个地区的生态条件与树种(品种)的适应性,先搞明白“你那最适合种啥”,经专家论证和试栽后,才能下决心发展。


“产不出好苹果就别栽”

——产区调整要清醒

       发展现代果树都要求按区划分栽培,“新红星”“红富士”苹果均有区划意见,即最适区、适宜区、次适宜区和不适宜区。提倡在最适宜区优先发展,在适宜区控制发展,在次适宜区选择发展,在不适宜区杜绝发展。在果树发展大潮奔来时,有人不管区划意见,盲目发展,只图有个发展大目标,不计后果,造成不应有的损失。在1996年前后,我国苹果(主要是红富士)栽培面积曾达到290万平方百米,苹果供过于求;至2000年,全国刨树100万平方百米左右,损失达700亿元,令人触目惊心!20年后的今天,苹果悲剧还要重演。从一些果区调查看到,在各大果区均有大批刨树现象发生。

      据统计,2016年,我国苹果栽培面积232.3万平方百米。笔者认为,我国苹果园有200万平方百米的已足够满足市场需求,多余的要调整掉。刨树的对象应该包括以下几个:一是苹果栽培次适宜区,如冻害严重、抽条死树严重的地区;二是苹果轮纹病发生特重的地区,如山东省莒县红富士果园已从3万平方百米剩下不到0.67万平方百米了;三是树龄30年以上的老衰树;四是枝干病害严重,树体残缺不全,产量、质量低下的苹果树;五是苹果品种不符合市场需要,售价低、连年亏本的苹果园;六是无力经营(资金、劳力、技术缺乏)的苹果园,应及时淘汰或转包有经营管理能力的人。其它树种,如梨、桃、葡萄等也应适当调整产区,缩小栽培面积。今后的任务是提高单产,增进品质,提高土地利用率,不走广种薄收之路。


“要栽就栽最好的品种”

——品种调整是核心

       据调查,我国许多果树树种的品种结构都存在失调的问题,建议适当调整。

      (1)苹果要拿红富士开刀。红富士苹果占70%以上,个别果区所占比率更大,如甘肃省静宁县个别果园只栽红富士,连授粉树都不栽,需要人工授粉,点多少花朵就坐多少个果,这样的品种结构无疑会造成采收集中、贮运紧张、销售困难、客商压价等情况发生。近几年,苹果价格连续下跌,2017年很多果区红富士价格每千克2元左右,果农几乎赔钱销售。因此,要压缩红富士苹果栽植比率至50%左右;增加中晚熟(国庆节、中秋节成熟)苹果品种的比率。

       (2)桃树发展必须“好吃”。桃品种结构也亟待调整。当前生产上有800多个桃品种,但95%为鲜食,5%为加工品种。在鲜食品种中,8月以前成熟的早、中熟品种约占70%,晚熟、极晚熟品种仅占30%,其中油桃较少,耐贮运的特早熟油桃更少。近年来,各地开始重视新优高糖“好吃”的桃品种栽植推广,以及加工用黄桃和极晚熟油桃的生产。中农乐桃花源基地几十个新优品种,电商桃基地“好吃”“耐运”的新优品种,“桃产业联盟”新优品种联合生产、销售,可以说已拉开了果品产业大调整的序幕。


“要明白时间就是金钱”

——栽培周期也要调整

       过去几十年,果树均采用长周期栽培,把树苗种下去一直坚持几十年,即使到了枝干残缺不全、产量骤降、品质变劣也舍不得刨掉。如今果树已进入矮密时代,行株距变小,栽后当年,至少第2、3年就结果,第3、4年丰产。中农乐桃树研究所一些桃品种栽后第2年亩产量几千斤,第三四年667平方米产量5000~6500kg。这样连续高产7~8年,效益非常可观,到12~15年,树冠郁闭、结果少、质量差、经济效益低时,就可另辟新园,这是以后果园合理栽培的方向。短周期栽培的优点是建园、管理精细,早实丰产,收回投资早、经济效益高、品种更新快、管理省工、便于推广。


“人工成本已成最大负担”

——技术必经由繁到简

       据调查,全国苹果园人工成本平均每667平方米约为2387元,占总成本的42.2%~50.4%。农忙时节,园主很难找到打工者,有的园主还需用车到外地雇人,早接晚送,投资很大,十分苦恼。

       我国1个劳力平均可管理0.33平方百米苹果园,而国外果树生产先进国家1个劳力可管理3.3平方百米苹果园,效率相差10倍。究其主要原因就是机械化和自动化程度的差异。我国果农打药多是手持喷雾器或喷枪围着1株树转圈打,而一些先进果园,则是开着高速弥雾机打药,人离喷药机气流较远,没有污染问题,而且打药速度快,每人每天可完成33.3平方百米果园的喷药工作。最近,我国也开始在标准化果园用无人机打药,更省工、效果更好。我国人工修剪苹果树,快手每天能剪40~50株树,可是先进果园使用圆盘式修剪机剪树,每人每天可剪2.7~3.3平方百米果园,尽管修剪机是将整个树行剪成一定的几何图形,还要人工辅助调整,但也比较省工。再如,果园安装滴灌管、微喷设施,省工、省水,个别果园搞水肥一体化,既省肥,又省水,还省工,一举多得,是果园现代化的一个发展方向。


“苹果套袋迟早要去掉”

——无袋栽培是方向

       果实套袋已成为果园管理的一项重要技术,不可否认,套袋有诸多优点,但太费工,苹果园因套袋每667平方百米要花费纸袋费500~800元,人工套袋、摘袋需8~12个工,算起来每667平方米成本约为2000元,果农不堪重负。据了解,在韩国,苹果已不采用套袋技术;在日本,已有60%的果园采用无袋栽培。在我国,早已有不套袋的经验,在甘肃省天水、秦安、甘谷、礼县等地,10余万平方百米花牛苹果全部实行无袋栽培,果品质量较好,售价较高。在新疆阿克苏果区,“红富士”苹果上半部采用套袋,下半部不套袋,苹果质量不错。在宁夏青铜峡市,气候干燥,平均年降水量200mm,病虫害轻,打药少,红富士苹果完全采用无袋栽培技术,果品质量也不错。但研究不套袋品种,才是釜底抽薪的办法。


“适度规模连片经营尝试”

——由分散到集中是大势所趋

       单家独户经营的小面积果园,因经济实力、劳力、技术的限制,很难生产出大批量优质均一、符合市场要求的果品,必须将他们组织起来,转变成为家庭大户经营、集体经营、合作社经营、企业经营的新型经营主体。国家十分重视乡村经济发展,并有相关政策扶持和资金支持。目前,全国家庭农场已超过87万家,农民合作社188.8万家,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38.6万个,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115万个,如山西省运城市中农乐果业联合社就是其中最出色的的一个。国家鼓励建立产业协会和产业联盟,支持发展规模适度的农户家庭农场和种养大户,并引导新型农业主体提升规模经营水平,分散的果农逐步进入各类实体组织,将是引导中国果业走向强大的必由之路。

中农乐果业科学研究院名誉院长  汪景彦

运城网信备案A00220号


 欢迎广泛转载  服务全国果农

●但转载时请注明:

来自 中农乐千乡万村APP平台

如未按照以上要求转载,一律视为侵权


运城市中农乐智慧农业公司 Copyright 2015 版权所有
晋ICP备1500801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