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千乡万村”电子服务平台网 | ||||||||||
|
||||||||||
|
【市场分析】“运城果品如何红天下”系列报道之三—— 白水杏,如何不再卖“白水价”?
2018-06-12 09:12 |
发布者:信息编辑 |
点击数:53997
![]() 摘要:
【市场分析】“运城果品如何红天下”系列报道之三—— 白水杏,如何不再卖“白水价”?
果肉细软,味甜清香,皮薄离核……作为一个有着几百年历史的老品牌杏,白水杏以上乘的品质、香甜的口感为世人称道。但就是这样一种水果,却因为种种原因,持续多年卖不上好价。 6月5日,在白水杏即将成熟之际,记者前往白水杏的主产地——万荣县皇甫乡袁家村,了解白水杏的前世今生,倾听杏农、村委会负责人及相关部门对发展白水杏产业的打算。 遭冷落 无意苦争春 正是杏果飘香的时节,采访车辆行驶在前往袁家村的路上,不时会遇到收购鲜杏的大货车。踏进袁家村,空中弥漫着一股特有的香甜气息,令人沉醉。 袁家村位于孤峰山南麓半山腰,海拔600多米,因为海拔高,光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这里成为杏树中意的好地方。据村里上年纪的人回忆,从他们的先辈开始,杏树就在这里落脚,距今已有四五百年的历史了。 因为特有的土壤和光照环境,这个只有150户500多口人的小山村几乎家家户户种有杏树。现在,全村3170亩耕地,有1100多亩种植着杏树,品种主要有骆驼黄、金太阳、胭脂杏、白水杏等,在这些杏树中,白水杏约占三分之一。 村里的老人讲,白水杏是众多品种中年代最久远的一个。之所以叫白水杏,是因为它从外形上看,白色占三分之二,红色占三分之一,也因为它水分足,掰开后会自动流出,所以叫白水杏。它具有含糖量高、味道清香、颜色漂亮、离核甜仁等特点。 每年5月上旬第一批早熟杏成熟后,袁家村就会迎来四面八方的客商。 采访当天,在村北一个鲜杏收购点,记者看到,客商雇用的5名工人正动作娴熟地挑杏装箱。据客商介绍,工人们挑捡的杏为胭脂杏。这种杏硬度较大,外观像擦了胭脂一样好看,在市场上可以卖到每公斤七八元钱,很受欢迎。 在另一个户外鲜杏收购点,堆放着两大堆看起来不一样的杏。杏农正用各种工具车把刚刚采摘的杏送过来,客商董荣丽忙着称重、开票。董荣丽介绍,这两大堆杏,一堆是秦杏,一堆是白水杏。 董荣丽说,袁家村是她的娘家,11年前,她开始和爱人收购杏,发往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以前没人收白水杏,村民都是把成熟的杏晒成杏丸,三四毛钱一斤卖给附近的果脯厂。前年开始,她尝试着收购了少量的白水杏运往呼和浩特市,没想到这种杏在市场上很火,去年开始,她才大量收购。 白水杏的成熟日期一般在6月中旬,成熟后的白水杏皮薄肉嫩,不适合远距离运输。所以,客商会提前采摘,在白水杏七八分熟的时候就摘下来装箱。在运输过程中,让它慢慢变熟。 董荣丽说,今年白水杏产量大,是收成最好的一年。 据村民介绍,从5月上旬杏成熟以来,村里的客商就络绎不绝,但大多是冲着其他早熟杏而来。 即便如此,采访中,记者仍遇见了几位专程赶来采摘白水杏的市民。“小时候吃过白水杏,印象很深刻,那时的杏好吃,个头大,就像个核桃。大人也经常讲,最好吃的杏是白水杏,离核甜仁,吃了对胃好。”市民王女士说,她和朋友慕名前来采摘,但白水杏还没成熟。“等过几天,白水杏彻底熟了,我还会再来。”王女士说。 “白水价” 只有香如故 根据客商的报价,今年秦杏的收购价是每公斤1.5元,骆驼黄是每公斤1.25元,胭脂杏是每公斤1元,白水杏则是每公斤0.5元。去年水果市场行情好的时候,白水杏收购价每公斤1.25元,而别的品种则是每公斤两三元。 白水杏以口感好被大家所熟知,为什么却卖不上价,白水杏持续“白水价”的背后,究竟藏着怎样的原因。 杏农高克让结合自家的情况给出了这样一个答案。 “管理不到位。”高克让是个有着20多年种杏经验的杏农,他家有近10亩杏树,种有3个品种——打时杏、胭脂杏和白水杏,白水杏仅占1亩。他说,杏树管理比较粗放,冬天修剪,开春打药、浇水。白水杏今年的产量高,个头却很小,因为白水杏开花时,他没顾上疏花,错了一步。 高克让总结:“不管做什么都要做到位,经营杏树,不下苦不行,不好好管理更不行。”他说,白水杏产量低,1亩地能产500公斤,其他品种1亩地的产量在1500多公斤。白水杏好吃,但经济效益没有其他杏好,这也是杏农不重视白水杏管理的原因之一。 好吃为什么带不来效益?这与白水杏的生长周期长不无关系。 曾经,袁家村以种植白水杏为主。经过十几年的探索、淘汰,如今已发展出近10个杏品种,有5月10日左右成熟的骆驼黄,还有紧随其后的红光杏、金太阳杏、打时杏、秦杏等。众多品种相继成熟,使袁家村的杏在1个月内陆续上市不会断档。白水杏是成熟最晚的压轴杏。 “俗话说,物以稀为贵。白水杏上市时,市民尝鲜的新鲜感已得到满足,所以,再好的杏大家也不会稀罕,导致白水杏被贱卖。”袁家村村委会主任董武解释。 一个人的优点,有时候,会变成缺点。白水杏含水量大,肉质细,皮薄,这是它的优点,但也正因为它的这些特点,使它不适合远距离运输,导致它卖不上价,使优点变成了缺点。 “白水杏不像其他品种杏,皮厚。成熟后的白水杏娇气,根本走不到市场上。”董武说,近年来,虽然车辆结构好了,道路也平坦了,白水杏开始少量运往北方市场,但它走向市场的代价是,必须在杏七八成熟的时候就采摘下来,而七八成熟的口感和十成熟的口感还是差了点。 一位村民为大家讲了一个小故事。女儿小高在太原上班,前两天,自家杏成熟后,母亲通过客车给女儿捎过去两箱。小高热心,拿给邻居吃,邻居推脱不要,说家里就有,酸,不好吃。小高十分热情,邻居盛情难缺,最后收下了杏。邻居回家一尝,第二天见到小高,高兴地说,这些杏外表看着都一样,口感怎么差这么多。于是又要小高老家人捎过来一箱。 因为自身的特点,导致好吃的白水杏走不到市场;因为不能大量进入市场,所以带不来效益;因为带不来效益,杏农不重视白水杏的管理;因为不重视管理,白水杏一直卖不上高价。白水杏好像掉入了一个恶性循环的怪圈。 深加工 深山结远亲 为帮白水杏走出怪圈,袁家村村委会、皇甫乡党委政府、县交通局、县人社局等纷纷提出了一系列可行性建议,有的已经开始实施,支持白水杏的发展。 今年开春,袁家村与万荣县交通局运输管理所结成帮扶对。6月初,袁家村村委会与运管所负责人就如何发展杏产业进行沟通后,运管所专门组织一列班车,每天早上9点从万荣县城老汽车站发车,免费载乘市民前往袁家村采摘。 “来的都是客,大家愿意摘哪个品种,就摘哪个品种。”对于怎么收费,董武的回答亮了,“随便吃,看着给。不给也行,山里人淳朴,不会计较那么多。” 在走采摘这条路之前,袁家村曾考虑过杏深加工的问题。“前几年,白水杏不太好卖,我们考虑过深加工。”但这个想法一直没有付诸实际,董武表示,他们打算投资一台烘干机,将那些成熟的、走不到市场上的白水杏,放入烘干机进行清洁、消毒、烘干,制成果脯,提高经济价值。 在为白水杏寻找销路方面,各方都在积极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万荣县“凤还巢”办公室也不例外。 运城市“凤还巢”计划的实施,吸引了很多在外务工、经商的运城人把资金和项目落户运城,这一计划让这些在外人才发挥专业优势、技术优势,以实际行动关心和支持家乡发展。 在白水杏的销售问题上,万荣县“凤还巢”办公室结合“凤还巢”计划,引进贵州客商,在袁家村投资创业。 “这位客商祖籍万荣,他想开一家加工厂,回报家乡,而袁家村正好需要一家杏脯加工厂。我们正在谈合作,引凤还巢,在袁家村成立一家小型杏脯加工厂,把不适合远距离运输的杏就地加工。”万荣县“凤还巢”办公室副主任王伟热心地说。 皇甫乡党委政府也给了很大的帮助,乡政府积极筹备策划,去年至今,袁家村已成功举办了两届杏花节,提高了知名度。 近年来,袁家村青壮年大多外出务工,村里老龄化现象严重,以后的庄稼谁来种,杏树谁来管理?促使袁家村决心转型,但要转型,该怎么转?细细思量,袁家村靠近孤峰山,地里还有杏,靠山吃山,靠杏吃杏,该村决定发展生态旅游,向旅游靠拢。 “把我们的生产力从地里解放出来,转移到家里,发展农家乐和乡村旅游。”董武说,他们也是摸着石头过河。这个转型需要三五年,甚至更长时间。他相信,依托杏产业,袁家村如今每年每户平均一两万元的收入将会持续增长。 文章来源于运城日报 作者 范娜 最热文章
|
![]() |
![]() ![]() ![]() ![]() ![]() ![]() ![]() ![]() ![]() |
运城市中农乐智慧农业公司 Copyright 2015 版权所有 晋ICP备15008012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