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千乡万村”电子服务平台网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注册
首页 热点关注 资料库 视频学习 信息发布 果园工程 果业技术学院 在线答疑  
首页 >   技术报刊 >  苹果专刊 >  栽培管理 >  正文
整形修剪合理,才能提高果园产量!
2019-01-07 10:06   |    发布者:信息编辑   |    点击数:36359
摘要: 乔化红富士是一个对修剪反应敏感的品种是一个较大冠形的品种,它成花力弱,成枝力强,所以我们在冬季修剪时要以品种的特性来修剪,但是很多果农在冬季修剪过程中,采取修剪手法五花八门。下面针对果农对乔化红富士修

乔化红富士是一个对修剪反应敏感的品种是一个较大冠形的品种,它成花力弱,成枝力强,所以我们在冬季修剪时要以品种的特性来修剪,但是很多果农在冬季修剪过程中,采取修剪手法五花八门。下面针对果农对乔化红富士修剪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罗列,仅供广大果农参考。


1、连年修剪过重。在一个主枝上,疏枝过多,造成的伤口过多,到第二年又冒出很多长条,又把它疏掉,年年疏,年年冒长条,这种修剪手法,造成的后果是产量低,树体扩冠慢,经过几年后,这个主枝伤口累累,因伤口过多,反而主枝弱了,再长出的条子是细而长,枝条上的芽子秕,成花难,结果迟。

小冠开心形

2、采取小冠开心形的树,成形过早,小冠开心形不是从小整成的。它是经过改造才成为小冠开心形的,在幼树期间,你就留三、四个主枝是不行的,在宁夏有的果农在三年生的小树上就提干,树上留五六个主枝,现在小树树龄都七八年了,主干的粗度直径才有五六公分,所以小树一定要轻剪长放多留枝,边结果边整形。


3、在过去,栽植的果树密度小,一亩地栽植二十来棵树,采取的树形是大冠形,主枝采取的三、二、一、一,第一层主枝留三个,第二层主枝留二个,第三、四层主枝各留一个叫疏散分层形,下边大,上边小,这种树形高大,结果迟,难管理,在整形期间,修剪量大,技术难掌握。但是现在果农们为提高果树的早期效益,加大了栽植的密度,一亩地六七十棵树,这种密度栽植,早期产量高,见效快。但是随着树在不断地长大,形也就发生了变化,光照也就出现了问题,结果部位外移,产量变低,品质变差。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张文和老师创造了小冠开心形,通过间伐,取大主枝,最后树的主枝在四个左右。亩留树数在三十棵到四十棵。这种小冠开心形树管理简便、光照好、品质好、产量高,所以小冠开心形是改造后才形成的树形。据我的经验,小冠开心形成形树龄在20年左右,过早,产量低,过晚,光照恶化,所以小冠开心形在整形的过程中,不能过急,不能过慢,一定要边结果边整形,不要为了整形,大幅度降低产量。


4、不要为了好看而整形,在整形的过程中,很多果农为了好看,一次性杀大枝过多,机械整形不合理,不整形也不合理。不要为了好看,一次整形到位,不要把多年的问题一次性解决。

5、“大枝骨架小枝果,小枝多了结果多”,“大枝亮膛膛,小枝闹嚷嚷”,而在实际修剪过程中,有的果农舍得剪掉千千万万个小枝,也舍不得杀一个大枝。剪过去的树,比画上的树都好看,但是产量低。


6. 过于强调果品质量,不求产量,产量和质量这两个概念不能分开讲。产量过高,质量就会出现问题,而产量过低,效益不理想,所以在保证产量的前提下,提高质量。汪景彦教授曾经讲过,在当前大多数果农管理水平和投资水平下,小冠开心形树亩产量保证在六、七千斤就很好。

7、小冠开心形留几个主枝合理?一般情况下,留4个主枝较合理,树干高度在1.5米左右留第一层主枝,而主枝应在一条线上,第一主枝在东南方向,那么第二主枝应在西北方向,第三主枝应在西南方向,第四主枝应在东北方向。第二层主枝和第一层主枝层间距应在80公分到1米,最后树高应在2.5米左右。这样留主枝,四个方向都有枝,光照好,土地面积利用率高。当然这样的方向留主枝不是死的,要根据地形,灵活运用。


8、临时树和永久树要分开,在实际栽植树时,大多数果园都是选择,株行距是2.5米x4米、5米,有的选择是3米x5米,或2米x4米或5米。这样栽植密度早期产量高,但树在不断地长,长大后就密了,需要永久临时分开,临时影响一点取一点,全面影响连根刨。最近在外讲课,有一果农的果园乔化栽植密度是2.5米x5米,现在树龄10年左右,株距之间已开始交接,需要永久临时分开,但这位果农也不想间伐,而是每棵树留两个主枝,两个主枝方向朝行距。这样做,现在看来还可以,那么再过5年、10年后是什么样子。一棵树留两个主枝,主枝离地面是1.5米到2米,当主枝长到4米或5米时,而乔化红富士又是垂帘式结果,到了这种情况,行间主枝交接,主枝上的侧枝下垂结果,打药、施肥怎么办。而一棵树留两个主枝,主枝长度肯定长的长,上面的空间没有很好的利用,产量低。所以小冠开心形在四个方位留主枝,互相有牵制,长得不会太大太长,而四个主枝上面空间又能利用,产量高,所以一棵树留四个主枝较为合理。

作者:中农乐果业科学研究院讲师 姚海彦

运城市中农乐智慧农业公司 Copyright 2015 版权所有
晋ICP备1500801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