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千乡万村”电子服务平台网 | ||||||||||
|
||||||||||
|
没错!“跌价”和“滞销”将成为中国水果产业的新常态
2019-01-27 18:32 |
发布者:信息编辑 |
点击数:50499
![]() 摘要:
没错!“跌价”和“滞销”将成为中国水果产业的新常态
我可能在“杞人忧天”了! 与大家看到的一样,我看到的中国水果产业这几年的发展也是一派“欣欣向荣”、“蓬勃向上”的景象。 在刚刚结束的2018云南昭通苹果展销会上,昭阳区就提出:到2020年,种植规模将达到100万亩、产量400万吨,打造“苹果之城”。 百果园已经在全国开了3000余家门店,中秋3天的水果总销售额就达到1.23亿元,广告都投放到美国的纽约时代广场,就等着上市了。 海升在全国布局了5万余亩的苹果园和3万余亩的柑橘园,负责人告诉我,最初定的一个“小目标”是要发展10万亩苹果园和10万亩柑橘园,打造产值能过百亿的农业龙头企业。 还有单品的疯狂,像广西的“沃柑”、浙江的“红美人”、云南四川的“软籽石榴”,以及蔓延全国的“阳光玫瑰”,都在营造着中国果业的财富神话。 看到这些,我都想喊出类似“2018是中国果业牛市的开端”之类的“豪言壮语”,就像2015年那句让广大股民刻骨铭心的“4000点才是A股牛市的开端”一样。 先看一组数据吧! 2016年全国水果种植面积(不含瓜类、草莓等)19472万亩,总产量18119万吨,人均水果占有量131公斤,是世界人均水果消费量的两倍,包括苹果31.7公斤、柑橘27.2公斤、梨13.5公斤、桃10.3公斤、葡萄9.9公斤、香蕉9.4公斤等。 你有吃这么多水果吗?反正我没有! 生产得多,消费得少,供过于求,价格自然会跌;生产得少,消费得多,供不应求,价格自然会涨。这是市场的铁律。 前段时间,大家都为范冰冰天价薪酬还偷税漏税的事愤愤不平,偷税漏税自然该责罚,但天价薪酬却是大家自己捧出来的,国内就这么几个一线明星,票房担当,流量担当,自然身价百倍;反观科技界,无论是发明杂交水稻、解决中国粮食问题的袁隆平,还是发现青蒿素、挽救全球数百万人生命并获得诺贝尔奖的屠呦呦,又有哪位能像一线明星那么抢手。 昨天,冯绍峰和赵丽颖又刷屏了! 最终决定价格的不是价值,而是供求关系。 人如此,股市如此,果市也如此。 全世界10个梨中有7个产自中国,全世界10个苹果有6个产自中国,全世界10个桃中有5个产自中国,全世界10个柑橘中有2.5个产自中国…… 这对广大消费者来说,绝对是一件好事情,我们可以比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的人民都容易吃到价廉物美的水果;但对生产者来说,这确是一个坏事情,我们所面临的竞争压力将比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的果园主都要大得多。 “产能过剩”已经成为新时代中国果业的最大特征。 再看一张表格,这是陕西省统计局去年公布的“2016年陕西省果业发展统计公报”。 作为全国第一水果大省,陕西的苹果产量占全国的四分之一,占世界的七分之一;猕猴桃产量占世界的三分之一。全省水果种植面积1895.65万亩,产量1713.96万吨。 这些不重要,重要的是挂果面积的比例:苹果挂果面积697.58万亩,只占苹果种植面积的66%;猕猴桃挂果面积58.44万亩,只占猕猴桃种植面积的61%。 这组数据的潜台词是:今后5至10年,哪怕整个陕西省不种一株苹果、不种一株猕猴桃,陕西乃至全国的水果产量依然会持续稳定地增长。 更可怕的是,陕西等西部诸省肩负扶贫重任,依然在寄以厚望的水果产业发展高速路上“一路高歌”,丝毫没有减速的迹象。陕西延安地区计划在原有300万亩的基础上再发展200万亩;就连海升这样的企业也是高举“扶贫”大旗,继续“攻城略地”。 还有,越来越多的进口水果被摆上水果超市和消费者的餐桌。 所以,我们所面临的“产能过剩”问题将会越来越严重,“跌价”和“滞销”将成为果业新常态。 可以这么说,“过剩”和“竞争”已经成为新时代中国果业的关键词。 转载自花果飘香 最热文章
|
![]() |
![]() ![]() ![]() ![]() ![]() ![]() ![]() ![]() ![]() |
运城市中农乐智慧农业公司 Copyright 2015 版权所有 晋ICP备15008012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