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千乡万村”电子服务平台网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注册
首页 热点关注 资料库 视频学习 信息发布 果园工程 果业技术学院 在线答疑  
首页 >   技术报刊 >  桃树专刊 >  正文
中农乐桃联盟户: 新栽桃树怎么管理?
2019-04-08 18:10   |    发布者:信息编辑   |    点击数:91345
摘要: 方案:(亩)1.蒙力28(10斤)+奶蛋白(10斤)。2.蒙力28(5斤)+爱地适宜根(5斤)+奶蛋白(10斤)

       肥追在生根前好,还是追在生根后好!

       今年,桃产业联盟很多,面积不小。有以村为单位多家小面积组成大面积的联盟户,还有一家独大的新型农场主。有栽种桃园的老把式,还有一窍不通的新手,又有管过苹果树的行家里手。不用说,在当年新栽桃树追肥问题上我敢说意见一定不统一,就是肥追在生根前好,还是追在生根后好!


       一、肥:追在生根前好的道理是:饭(肥)提前放进去,根长出来就能又吃有喝,不饿肚子根长得好,上部气色好,叫做叶靠根长,根靠叶养,相辅相成,促苗早长。

       二、肥:追在生根后的道理是:吃饭的嘴(根)长出来了,然后追上肥后不浪费,立即就能起作用,小苗才能长得好,长得壮。

       唉!婆说婆有道,公说公有理。倒底哪种说法对呢?只有实事说话!

       去年,稷山县南小宁基地栽植桃树200余亩,成活率很高,四月份基本生长正常,利用的是自身贮藏营养,到了下旬枣油桃少部分苗已有黄叶,说明贮藏营养快消耗完了,都认为桃树还没生出新根追肥没啥作用,到了5月10日后,刨开根部检查,已发现新根长出,五月十三号开始用枪使肥(蒙力28+根之素+奶蛋白)全营养水溶肥。27号追肥结束。200亩全部不同程度出现了黄叶,枣油桃最重(处在最低梯田),达80%以上,其它俩品种相对较轻。原因是北低南高,通过测试土壤偏碱,地势越低碱性越大。所以,黄化越严重。因为偏碱,抑制铁、锌、镁等中微量元素的吸收利用。那追肥时间在5月13号,又是全营养肥,黄化现象却越来越严重!啥原因?就是土壤偏碱,pH值含量达8以上抑制了土壤中原有的铁`锌、镁等中微量元素,明显是缺肥表现,虽然追了全营养肥,虽然覆了膜保了墒,但是,老天长时间只降了点零星雨,膜内表皮土壤见墒里面没有墒,都叫树和空隙中把水分消耗蒸发掉了。是一个表面现象,蒙蔽了管理人员的眼就是不浇水,所以,桃树叶片萎蔫、黄叶越来越严重,就是缺了一个字“水”。30号浇水,以水促肥,4一5天95%以上黄叶全部恢复正常,促进了生长。但是,推迟了生长时间达半月之多,比别人树略小。如果在4月中下旬追肥浇水,肯定就没有黄叶现象了。


       再从桃树生理学角度说一说,你就更明白了!

       桃树的叶片没长大以前利用的是贮藏营养在起作用,就是根部和皮层贮藏的营养,起苗时根系遭到了严重的破坏,剩下营养就少了,必须通过回缩短截定干处理,才能达到上下平衡利于缓苗成活。只有到了五月上旬第一片大叶形成,根才进入第一次生长高峰,(指没覆膜树),虽然覆了膜、增了温、保了墒,给根系生长创造了好的生长环境,但是,剩下可怜的贮藏营养还得修复根系伤口愈合,我敢说,四月下旬就有少量毛细根萌发长出,贮藏营养已快消耗殆尽,就叫营养转换期。这时,还没肥的补充,四月下旬枣油桃就出现了少量的黄叶现象。5月13号虽然用枪给地下追了肥,黄叶不降反增,原因是肥的浓度太高了,没有水的稀释根是无法吸收利用的,反而还加重了生理旱象。所以,黄叶现象更加严重。说到这儿我们大家就都明白了,追肥补养的时间宜早不宜迟,应该追在四月中下旬为好,追在长嘴(根)的前面,根一旦长出就有吃得了,还必须结合浇水,以水促肥,才能把肥辅送到枝叶上面,才能通过叶片进行光合作用,转化成有机营养,促使桃树正常生长,黄叶自然4~5天基本消失。


       厄尔尼诺现象己构成南涝北旱条件,要树立防大旱思想,力争大旱之年小苗茁壮成长,明年有个好产量。

       建议少量多餐,不浇空肚水,水肥结合,以水保活,以肥促长。记住哦!四月中下旬追肥补养正当时!赶快备肥吧!别再耽搁了!

       注意尽量不施尿素做追肥,氮含量高,溶解慢,容易造成烧根死苗现象。去年青台庄有一联盟户用了尿素撒施浇水死了几十棵,记住教训哦!

       方案:(亩)1.蒙力28(10斤)+奶蛋白(10斤)。2.蒙力28(5斤)+爱地适宜根(5斤)+奶蛋白(10斤)

中农乐桃联盟技术组  刘乐 王万魁  张建峰

【温馨提醒:中农乐客服电话  0359-2150909】

运城网信备案A00220号


 欢迎广泛转载  服务全国果农

●但转载时请注明:

来自 中农乐千乡万村APP平台

如未按照以上要求转载,一律视为侵权



运城市中农乐智慧农业公司 Copyright 2015 版权所有
晋ICP备1500801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