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苹果30年,是红富士狂飙突进,一统天下的30年。中国苹果产业的两个黄金十年,离不开技术推进,包括套袋技术的推进。
但走了很远很远,我们一回头,发现不对。我们红富士苹果产量太大了,品种太单一了。我们的红富士苹果总量,是世界其他国家红富士总量的十倍。
那么我们为什么喜欢种红富士苹果呢?
因为我们喜欢吃红富士,亚洲人喜欢吃,偏甜。而还有根本一条:吃的人喜欢,但种的人不喜欢。红富士虽然好吃,但却是最难管的一个苹果品种,很难伺候。
所以,红富士系一百多个品种,但在日本,在它的发源地,红富士苹果的种植比例已由50%多,下降到35%左右。但在我国,红富士比例高达70%以上。
这么讲吧,在全球范围内,种植比例超过1%的苹果品种,也就十几个。在几乎所有的苹果种植国家,没有哪个品种的栽培比例超过20%,而我们一个红富士超过70%。同时,我们的体量是全球的53%。可以这么说:中国是一个超级红富士苹果生产国。
这种品种结构单一、生产方式雷同、集中上市、同质化竞争,甚至可以说是"窝里斗"现象,问题非常严重!结构非常不合理!市场风险非常大!
二三十年了,我们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深刻地意识到品种问题的严重性。
我记得在20年前,我们就提出“三改”:改观念,改树形,改品种。九几年到00年,也就是产业第一次高峰之后,曾引发一轮品种潮。但很快就销声匿迹了。从国家层面也没有引起重视。我们现在90%以上苹果品种都是“洋品种”。在当时,传统的老果农、老观念、老市场,红富士还有发展空间,加之当时的消费环境,经济环境还不错,所以有产量就有收入,有质量就有高效益。而现在,一切都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消费群体、消费方式、消费习惯已在倒逼苹果产业进行质变。
摘自【胡说·4】果农为啥越来越难当?张文和果园大面积换品种为哪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