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千乡万村”电子服务平台网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注册
首页 热点关注 资料库 视频学习 信息发布 果园工程 果业技术学院 在线答疑  
首页 >   技术报刊 >  苹果专刊 >  肥水管理 >  正文
果树疫腐病危害大,做好防治措施是关键!
2019-04-25 08:39   |    发布者:曹仟   |    点击数:25610
摘要: 它是一种土壤习居菌,病原为恶疫霉,属鞭毛菌亚门真菌。病菌主要以卵孢子、厚垣孢子菌丝随病原组织在土壤中越冬。无性阶段产生游动孢子和厚坦孢子;有性阶段形成卵孢子。

果树疫腐病,又称茎腐病,该病主要为害果实、树的根颈部及叶片。特别是在夏季高温、多雨时期,一般情况下都会致使大量烂果和树干根茎部腐烂。近年来在我国各个果区时有发生,在苹果、桃、梨、山楂等果树都有发生,致使果树不明原因的死亡。



一、病原


它是一种土壤习居菌,病原为恶疫霉,属鞭毛菌亚门真菌。病菌主要以卵孢子、厚垣孢子菌丝随病原组织在土壤中越冬。无性阶段产生游动孢子和厚坦孢子;有性阶段形成卵孢子。游动孢子囊无色,单孢椭圆形,顶端乳头状突起。一个游动孢子囊可产生游动孢子17~18个。孢子囊可直接产生芽管,菌丝可形成厚坦孢子。有性阶段产生无色或褐色球形卵孢子。病菌发育适温25℃,最高32℃,最低2℃,游动孢子囊发育温度5~15℃。


二、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病菌主要以卵孢子,厚坦孢子菌丝随病原组织在土壤中越冬,翌年遇降雨或灌溉时,形成游动孢子囊产生游动孢子,随雨水或流水传播蔓延。果实在整个生育期均可染病,每次降雨后都会出现侵染和发病小高峰,因此降雨量大的年份发病早且重,尤其距地面1.5米的树冠下层先发病。另外地势低凹、杂草从生、下垂枝多发病重。



三、症状


1、果实染病:病果小,初期产生淡褐色斑点,边缘不清晰,扩大后病斑不规则,呈深浅不均的暗红褐色,边缘呈水渍状。有时病斑部分表皮与果肉分离,外表似白蜡皮状,病斑扩及全果时果形不变,病果裂缝和病组织空隙处生出白色毛状的菌丝体。病果呈皮球状有弹性,后失水干缩或脱落。

2、苗木或根颈部染病:在幼树主干基部近地面5cm左右有圆形或不规则形褐色腐烂病斑,病部树皮呈黑褐色,皮层组织坏死、干缩凹陷、变硬,致病部以上枝条发育缓慢,叶色淡、叶小,在桃树上表现为秋后桃树叶片提前变红紫色提早落叶。当根颈部皮层腐烂一圈时,地上部枝干枯死。

3、叶片染病后产生灰褐色不规则型的病斑,湿度大时即可全叶腐烂。田间表现具有爆发性,雨后感病1~2天会蔓延整个叶片,2~3天下部叶片多数感病。距地面60cm以下叶片发病率达65%,严重的高达100%;60cm~1m叶片发病率达45%, 1m~1.5m叶片发病率达15%,向上逐渐减轻,1.6m以上很少感病。通风条件好的岭地发病轻或不发病。



四、防治方法


1、搞好果园排水设施,保证雨季果园不积水;

2、加强管理,增施有机肥、生物肥,平衡施肥,避免单施速效氮肥,增强树势,确保树体营养处于高水平并保持平衡;

3、及时摘除病果,去除病叶、病枝,集中烧毁;

4、搞好修剪,除过密枝下垂枝,改善通风透光条件;

5、可采用地膜覆盖栽培,加快微生物活动,促进幼树健壮生长,提高果树抗病性。覆盖直径以50cm为宜,使桃树根部不易见到明水,这样不仅不利于病原生存,还可以可防治土壤中的病原菌溅射到果实上;

6、及时刮涂病疤,对疤痕刮后涂抹愈合剂或43%戊唑醇100倍液+适量面粉。对根茎部发病的要在春季挖坑晾晒,利用太阳紫外线杀菌,晾晒时间:早春或秋季6~7天,夏季高温3~4天。药剂灌根:用 43%戊唑醇500倍液,再用无菌土填平埋严。对颈部病斑大及主根大部分发黑的树立即拔除,并带出园外烧毁,同时对原树穴、土壤进行消毒处理。上冻前可用麦草包捆桃树主干基部,以防冻害。

7、药剂防治:生长季节可用55%戊唑醇•多菌灵1500倍液、50%扑海因1000~1500倍液或80%三乙磷酸铝可湿性粉剂800倍液喷雾。

作者:中农乐新媒体中心  郑科

运城市中农乐智慧农业公司 Copyright 2015 版权所有
晋ICP备1500801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