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大樱桃在花期遇雨,而后阴天低温连续降雨不断,从而给叶片病害穿孔病提供了温床。
一、一般樱桃叶片穿孔病有三种原因:1.细菌性穿孔病;2.霉斑穿孔病;3.褐斑穿孔病。
三种危害叶片均产生褐色病斑,最后脱落,形成穿孔。7~8月份严重时,可造成早期落叶,细菌穿孔病在叶片上病斑不规则,而后两种是真菌,引起的病斑大,呈圆形。主要病菌在枝梢越冬,春季借风雨传播,4月底5月初发病,生长季节反复多次侵染。
发病的程度与树势强弱,降雨量大小以及立地条件有关。树势弱,雨多、低洼、排水不良、园内光照、通风透光差,树体郁闭的发病重,反之则较轻。
二、具体措施:加强综合管理,提高树体抗性。
1.春剪树上去除病源枝,因势修剪,通风透光。
2.落叶前彻底杀菌补养,减少病菌越冬基数。
3.喷药。开春清园,喷星标4000倍或喷3~5度石硫合剂。根据天降雨多少,在生长季节,花后、幼果发病期,细美1000倍或络安3号、络安4号、络安5号,千绿、凯靓交替使用,重防于治;发病较重的园,可在采果后喷1:1:200倍的波尔多液1~2次。
4.增加果园土壤有机质的含量。如:秋季施肥以农家肥为主,增施菌肥和中微肥及土壤调理剂。坚持生物有机,立足长效缓释,科学合理平衡施肥,增加冬藏营养。另外在生长前期据村势和产量,追施高氨、高磷、高钾水溶肥+蒙力28或生物酶菌素+矿物晶等中微水溶性肥的使用。
总之,多措并举,使树体保持中庸健壮,减轻穿孔病对樱桃的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