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千乡万村”电子服务平台网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注册
首页 热点关注 资料库 视频学习 信息发布 果园工程 果业技术学院 在线答疑  
首页 >   上榜专家管理 >  郝淑英 >  技术文章 >  正文
果园绿肥及其应用
2016-09-23 09:12   |    发布者:冯部长   |    点击数:51008
摘要: 果树是多年生植物,吸肥量比一般作物大,果园经多年生产后如果不及时供给有机质,肥力很快下降,营养元素缺乏,树势衰弱,难以达到优质、高产的目的。

        一、种植绿肥的意义与作用
  果树是多年生植物,吸肥量比一般作物大,果园经多年生产后如果不及时供给有机质,肥力很快下降,营养元素缺乏,树势衰弱,难以达到优质、高产的目的。
  果园间作绿肥是解决有机肥缺乏与果树高产优质矛盾的行之有效的途径与方法。
  果园绿肥即以新鲜的绿色植物体直接施用于果树的一种有机肥料。有野生和栽培之分。野生绿肥,又分为从果园外刈割各种鲜嫩杂草施入果园和利用果园自然生草,于雨季就地压青,或刈割后集中施用两种方式。栽培绿肥,是根据不同的自然气候条件,在果园行、株间,因地制宜地种植豆科、禾本或十字花科等绿肥作物,于花期或结实前期,就地压青,刈割后集中掩埋 或覆盖等方式,施入果园。
  种植绿肥的作用: ①丰富土壤中的营养物质。绿肥作物施入土壤后,可以增加土壤中的氮、磷、钾、钙、镁等,直接增加土壤养分。豆科绿肥的生物固氮作用,在氮素平衡中具有重要作用。豆科和十字花科绿肥可提高磷酸盐和某些微量元素的有效性。②改良土壤物理性状,提高土壤保水保肥性能。增强土壤缓冲性,加速脱盐和消除活性铝及游离铁的为害。③增加土壤的有机质含量,进而促进微生物活动,增加土壤肥力,提高果实品质。一般清耕果园的有机质含量在0.8%左右,果园间作绿肥七年后,土壤有机质含量可以达到1.4%左右。④改善果园的小气候环境,抑制杂草为害,为害虫的天敌提供栖居的场所等。⑤还可防止水土流失,形成一个良性的生态系统,促进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二、绿肥的种类
  果园常用的绿肥作物,主要是豆科植物。豆科绿肥具有根瘤的生物固氮作用,可固定、利用大气中的氮素,增肥效应明显。常用的豆科作物有以下三种:
  1、白三叶
  (1)形态特征:多年生草本;茎匍匐,无毛。复叶有3小叶,小叶倒卵形或倒心形,长5cm,宽3.8cm,顶端圆或微凹,基部宽楔形,边缘有细齿,表面无毛,背面微有毛;托叶椭圆形,顶端尖,抱茎。花序头状,有长总花梗,高出于叶;萼筒状,萼齿三角形,较萼筒短;花冠白色或淡红色。荚果倒卵状椭圆形,有3~4粒种子;种子细小,千粒重0.4~0.6g,近圆形,黄褐色。花期4~7月。
  (2)生长特点
  ①多年生属宿根性植物,如管理适当,可持续生长10年以上。
  ②耐阴性好。能在30%透光率的环境下正常生长,比较适宜在果树株行间种植。
  ③侵占性好。白三叶成坪后有较发达的侧根和匍匐茎,与其它杂草相比有更强的竞争力。
  ④适应范围广。具有一定的耐寒和耐热能力,对土壤PH值的适应范围广,达到4.5~8.5。
  (3)播种技术
  ①播种时间及种子处理:白三叶草播种的最佳时间是春秋两季,最适生长温度为19~24℃,春季播种可在3月底至4月底,气温稳定在15℃以上即可播种。秋季播种一般在9月中、下旬。播种前应对种子进行浸种处理,1kg种子加水1.5kg,另加钼酸铵1g浸种12小时,加钙镁磷肥5~10kg加细土或黄沙5~10kg拌匀后进行播种。
  ②土壤处理:播前,将树行间除草松土,土壤墒情良好,将地整平。
  ③播种方式:可撒播也可条播,条播时行距留15cm;播种宜浅不宜深,一般为0.5~1.5cm。播种量一般为0.5~0.75kg/亩
  2、毛叶苕子
  (1)形态特征:多年生或一年生草本。又名毛茹、长毛野豌豆、冬苕子。主根粗,侧根发达,以5~30cm土层内居多。根瘤圆形或有分叉或呈鸡冠状。主茎不明显,匍匐蔓生,托叶半分离或镰刀状,偶数羽状复叶互生,小叶5~12对,长卵圆形或披针形,叶色深绿,两面密生柔毛。总状花序,雄蕊10枚,异花授粉。荚果短矩形,两侧稍扁、光滑,内藏种子2~6粒。种子圆球形,黑色。千粒重25~30g。花期4月下旬~5月下旬。
  (2)生长特点
  ①耐寒性和耐旱性强,以土壤含水量20%~27%最宜生长;
  ②耐瘠性和抑制杂草的能力均很强,可在pH4.5~9.0砂土至重粘土上生长,偏砂性的土壤最为适宜;
  ③喜光,喜温凉湿润气候,适合在年降水量400mm以上、年均温10~15℃的地区种植;
  ④抗寒性强,在秋季-5℃的霜冻下能正常生长,冬季-30℃的低温能安全越冬。但不耐高温,不耐低洼潮湿。
  (3)播种技术:春、秋季均可播种。春播在西北、华北,以早春解冻后3月中旬至5月初为宜;秋季播种,可避免杂草危害,利于幼苗生长。可条播和撒播。条播行距30~40cm,播深2~3cm,播种量一般为3~4kg/亩。撒播播种量一般为5~6kg/亩。当年生产的种子发芽率较低,用温水浸种可提高发芽率。
  3、紫花苜蓿
  (1)形态特征:多年生草本。根系强大,入土深,支根很发达,多集中在0~40cm的土层内。根的上端是根颈,根颈的上端称为”冠部”,位于表土10cm处,是越冬芽和分蘖芽着生的部位。茎长60~120cm,茎粗2~5mm,圆或棱形,一般基部分枝25~40枝/株。苜蓿幼苗子叶为长椭圆形,第一片真叶为单叶,以后的为三出复叶。总状花序,花簇一般有15~25朵小花。异花授粉。荚为深褐色或黑色,螺旋形,卷绕2~4次,每荚有种子2~4粒。种子肾形,千粒重1.5~2.3g。花期5~8月。
  (2)生长特点
  ①喜温暖的半干旱气候, 5℃~6℃种子即可发芽,春季7℃~9℃时就开始生长,幼苗能耐-5℃~ 6℃的低温,成株能在-30℃的低温条件下越冬。
  ②根系发达,能吸收土壤深层水分,具有较强的抗旱能力,在年降雨量200~300mm的地区即可生长。
  ③对土壤要求不严,但不耐强酸、强碱和积水,适合的pH值在6.5~8,在含盐量0.3%的土壤上能良好生长。
  (3)播种技术:苜蓿的播种期因各地的气候条件不同而差异很大。在陕西和山西南部地区从3月到10月都可播种;河北南部在3~9月播种,北部应在8月以前;内蒙古地区春播在4月下旬到5月中旬,夏播在6月中旬到7月上旬;东北在沈阳以北4月中旬到6月下旬,以南在4月上旬到7月中旬;淮河流域可秋播,以9月上旬为宜。苜蓿幼苗生长缓慢,易受杂草浸染,干旱地区大气湿度过低,苜蓿易枯萎,保苗困难。除东北部分地区采用单播外,一般多与大田作物混播,幼苗在作物隐蔽下渡过。苜蓿播种后应进行镇压,使土壤与种子密结,便于吸水发芽。播种量一般1~1.5kg/667亩。

运城市果业局  张国强 郝淑英
             

运城市中农乐智慧农业公司 Copyright 2015 版权所有
晋ICP备1500801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