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千乡万村”电子服务平台网 | ||||||||||
|
||||||||||
|
山西日报:核桃园里的革命
2016-12-13 09:06 |
发布者:冯部长 |
点击数:63921
![]() 摘要:
《山西日报》报道
实施“矮冠自然圆头形高产综合栽培技术”的核桃树上挂满了果实。
『阅读提示』 近年来,核桃种植已成为不少地区农民脱贫致富的主导产业,栽植面积逐年扩大。但是,由于管理跟不上,很多核桃树低产低效,没有给农民带来真正的效益。今年,位于稷山县的中农乐核桃研究所示范园却实现了亩产干核桃500公斤的目标,试验田最高亩产干核桃已达620公斤,其研发的核桃“矮冠自然圆头形高产综合栽培技术”已经开始在省内外的核桃园里掀起一场新的变革。 11月22日,晋南大地迎来了今冬的第一场大雪。湖北省宜昌市五峰县的杨剑不顾天寒路滑又一次来到位于稷山县的中农乐核桃研究所。这已经是他今年第七次不远千里,光顾这个位于稷王山脚下的核桃研究所试验和示范基地了。 杨剑做机械设备生意多年,后来转产农业,于2008年承包百余亩土地,种植核桃树。按照他们当地的管理办法,核桃树像苹果树一样,树上只留三大主枝,其余全部锯掉。7年来,他先后投入150余万元,却依然没有取得效益。为此,杨剑跑遍了全国几乎所有的核桃产地,均没有大的收获。茫然之际,他偶尔从网上看到关于中农乐核桃创新技术的文章,便于今年5月7日,从湖北来到山西中农乐核桃研究所。在这不起眼的地方,他大开眼界,接触到了国内鲜有人尝试的核桃高产管理技术。在参观了中农乐的几个高产核桃示范园之后,他发出了由衷的感慨:“多亏能来到山西,不然在家的话,我走的是一条不归路。”之后,他又数次来到山西,将自己的百余亩核桃园录成视频,向中农乐研究所的老师专家请教走出核桃树低产低效困境的良方。 9月中旬,杨剑的第五次山西之行,在中农乐位于万荣县南张乡范家村郭平义的核桃示范园里,又现场见识了山西省农科院、山西省林科院有关专家的评估测产。在示范园里,专家们用平均法取样0.37亩实收青皮核桃870.8公斤,折合干核桃491.5公斤。根据园主郭平义介绍,今年采果晚,果实已充分成熟,青皮裂口率70%,采后落皮果达10%,按照多年经验,果实成熟到这个程度,3斤6两便可晒出一斤干果,按此计算亩产可达1215斤。对此,杨剑直言:“如此之高的产量我听也没听说过。” 一直以来,我国核桃栽培多以实生繁殖为主,粗放经营,管理技术与生长习性不配套,致使核桃树产量低、品质差,经济效益欠佳。而让杨剑大开眼界,由中农乐推出的“矮冠自然圆头形高产综合栽培技术”,可培养牢固的树冠骨架,建造合理的个体和群体结构,协调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生长结构、衰老和更新的关系,从而达到早产、高产、稳产、优质与便利管理的目的。 ![]() 高产背后的技术支撑 早在2012年,随着核桃栽植热的兴起,作为一家在北方果区技术研发与示范推广而颇有名望的民间科研技术服务组织,中农乐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就敏锐地注意到这一现象,意识到老品种、老观念、老管法、老手段已远远不能适应这一新兴产业的市场需求。他们顺势成立了中农乐核桃研究所,并组成专家团,总结各个品种、各种管理手法的成败得失,考察分析山西、陕西、河北、河南、山东、辽宁、新疆等省区核桃种植的成功经验。同时,他们在各地建立示范园,并做了大量的试验,成功推出了核桃“矮冠自然圆头形高产综合栽培技术”。 “要想连年高产稳产,树形是关键。好多核桃栽植户不会整形,任其自由发展,结果树冠高大、内膛空虚,形成高、大、空,人为地把结果部位往高处赶,想要丰产,谈何容易。”中农乐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杨良杰对记者介绍,“根椐多年观察,由于核桃树顶端优势明显,树冠下部及内膛的结果枝最容易结果后死亡。而且核桃树与苹果树的根本区别在于,核桃果实不用着色,在阳光直射下果实反而易患日灼病,表皮发白,内部仁不饱。因此,咱中农乐最新核桃综合管理模式中所推广的树形为‘矮冠自然圆头形’,这种树形主要是‘顺其自然、因势利导,内膛结果、极易丰产,控制高度、株形紧凑,树形矮化、便于管理’,最终树高控制在3米—3.5米,并且便于操作,产量高。” “矮冠自然圆头形高产综合栽培技术’包括核桃品种选择,栽植密度,主干高度,树形配备以及冬剪、夏管、施肥、浇水,病虫害防治等技术规范,不但适宜大树改造,而且对幼树整形,迅速扩冠增枝和提高产量效果明显。一般品种选择对路后,第二年就可零星挂果,第三年见产,第四年进入初丰产期,七八年进入盛果期后,亩产干果超千斤。”中农乐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胡肖龙说。 在永济、襄汾、河南灵宝等地,使用了“矮冠自然圆头形高产综合栽培技术”的核桃园改造都已取得成功,亩产千斤干果的捷报频传。今年,河南省灵宝市刘照林的核桃改造园,更是达到亩产干果1540斤的高产,让四周村民连连称奇。 家住运城市芮城县风陵渡镇的刘克成,从2006年开始栽了几亩核桃树。为了将园子管好,他常年四季大水大肥催快长,最终核桃树内膛空虚,七年树龄时,冠高已达到8米开外,结果不多,还都集中在外围,全园情况是果少病多。2014年夏天,刘克成偶然看到几份《中农乐核桃专刊》,仔细阅读后,茅塞顿开,对核桃树栽植密度,定干高度及病虫害防治有了初步认识。之后,他又专程驱车到中农乐核桃研究所咨询老师,并于当年10月份参加了研究所冬季修剪强化培训班。培训结束后,刘克成马上对密闭园进行落头回缩,开始树形改造,2015年初见成效,今年亩产已近千斤,村里人都说他取到了“真经”。刘克成也对村里的核桃种植户说:“以前高大空,空有架子没有产,现在学习中农乐矮密实,省工省力还高产。” 陕西省延安市延长县张家滩镇下畔村郝金奎,几年前承包了村里100亩土地,栽植核桃树,现在树龄3~7年不等,聘请黄龙县核桃管理名师技术指导并整形修剪,采用主干分层树形,现在树高4~5米,年年冬剪重回缩,年年树冠外围长满条,内膛中短枝量极少,产量始终上不去,叫他倍感迷茫。今年10月份,在参加了中农乐举办的核桃冬剪骨干培训班后,他受益匪浅,对自己核桃园获得高产增加了信心,“回去后就落头,按这种方法管,取得高产没问题。” 目前,在中农乐的百亩核桃示范基地已经精选出数十个优系品种,3年树龄单株产量40斤干果,前来观摩学习的种植户络绎不绝。为惠及更多的种植户,引导大家少走弯路,中农乐核桃研究所先后举办了30多场次强化培训班,共为山西、陕西、山东、河北、河南、湖北、云南等省培训4000余名技术“二传手”。如今,这些“二传手”活跃在各地,让中农乐的新技术插上腾飞的翅膀,在广袤的田野上落地生根、发芽、滋长、结出丰硕的果实,更带动千万个核桃种植户实现科学种植增收的“致富梦”。 文章来源于 2016年12月12日《山西日报》 【记者:范珍】
上一篇:果园“减本增效”从现在开始
最热文章
|
![]() |
![]() ![]() ![]() ![]() ![]() ![]() ![]() ![]() ![]() |
运城市中农乐智慧农业公司 Copyright 2015 版权所有 晋ICP备15008012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