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千乡万村”电子服务平台网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注册
首页 热点关注 资料库 视频学习 信息发布 果园工程 果业技术学院 在线答疑  
首页 >   果业新闻录入 >  中农乐果业新闻快报 >  正文
运城骄傲|我市2017年获得国家级荣誉的先进个人
2018-02-25 10:17   |    发布者:信息编辑   |    点击数:27192
摘要: 我市2017年获得国家级荣誉的先进个人

我市2017年获得国家级荣誉的先进个人


景海鹏

时代楷模




  景海鹏,男,1966年10月24日出生,山西省运城人。2018年1月25日,中国航天员群体被授予“时代楷模”荣誉称号,景海鹏作为唯一“三度飞天”的中国航天员,荣获这一殊荣。


  在开启职业生涯的近20年间,他是唯一3次执行过飞天任务的航天员,且一次比一次状态好。2008年9月25日,航天员翟志刚、刘伯明、景海鹏驾乘神舟七号载人飞船成功进入太空,胜利完成空间出舱活动,实现了中国空间技术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跨越。2012年6月16日,航天员景海鹏、刘旺、刘洋驾乘神舟九号载人飞船成功进入太空,顺利完成与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自动交会对接和手控交会对接,实现了中国空间交会对接技术的又一次重大突破。2016年10月17日,航天员景海鹏、陈冬驾乘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成功进入太空,首次实现了中国航天员中期在轨驻留,标志着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向空间站又迈出重大一步。2016年12月26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给景海鹏颁发“一级航天功勋奖章”。2017年7月,被授予“八一勋章”。


  2017年,景海鹏光荣当选党的十九大代表,并被选为党的十九大主席团成员。10月18日,景海鹏第一个走上了世人瞩目的“党代表通道”。有记者问道:你已经3次飞天了,下一次还飞不飞?“我真的十分渴望再上一次太空、再当一回先锋、再打一次胜仗,让浩瀚太空再次见证一名航天战士对党和人民的绝对忠诚、无限忠诚!”景海鹏的誓言铿锵而有力,他为自己选择的路指向了一个更宏大的时代坐标——中国航天梦!


孙银聪

全国第六届道德模范




  孙银聪,95岁,芮城县古魏镇太安村村民。1989年11月,孙银聪的丈夫因病去世。10天后,儿子又不幸因煤气中毒离开人间。儿媳妇任彩梅悲伤过度引发脑溢血,导致半身不遂,全身只有手腕和嘴唇能动。面对接踵而至的巨大灾难,67岁的孙银聪挺起脊梁,毅然挑起家庭重担,一边照顾两个孙子,一边照料瘫痪的儿媳妇。早上起床,她帮着儿媳洗脸、梳头,天气好时还推到外面晒晒太阳。由于交流有困难,她就用手势、语言相结合,征询儿媳意见,为她准备可口饭菜。每次做完饭,孙银聪总是先给儿媳吃,并且亲自喂饭。28年间,儿媳3次突发脑溢血,连医生都觉得束手无策,邻居亲友也劝她放弃治疗,但她硬是坚持带着儿媳去县医院、市医院和陕西咸阳等地寻医看病。她常对人讲:“儿媳嫁到我家里了,就是我家里人,我就得把她当亲闺女!”在孙银聪执着而精心的呵护下,任彩梅至今仍然健在,从来都是红光满面、精神焕发。


  好德行催生好家风。孙银聪照料瘫痪儿媳28年,勤俭持家、坚强执着,让这个一度在风雨中飘摇的小家稳定下来,渐渐走上幸福道路。孙银聪先后被评为芮城县第二届道德模范、运城市第四届道德模范、运城好人、山西好人。2017年被评为全国第六届道德模范。如今,孙银聪家族100多人,里外曾孙玄孙20多个,都以她为学习典范,将传统美德代代相传,赢得四乡八邻尊敬。曾孙陈志浩2017年4月29日在北京市一处河道内,为营救两名被洪水围困的8岁儿童英勇牺牲,被授予“一级首都保安勇士”。


王少斌

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王少斌,男,汉族,1969年生,农民工,运城市万荣县贾村乡贾村人。1988年高中毕业后,他外出打工在山东等地学到了苹果管理技术,回家后号召果农种植果树1800余亩,每天他走到田间地头为果农修剪果树,传授技术;2006年首批创建农民专业合作社(山西红艳果蔬专业合作社),在合作社的引领下,全县大面积推广种植果树50余万亩,常年为果农传授技术,每年运用新技术为农增收1亿多元;2011年研究开发了工艺文化苹果,即“八仙果”“金陵十二钗”和“祝福”果等高档苹果,让果农在原每亩收入4000元的基础上,增加到1万—1.2万元;2013年出版了《有机苹果管理技术》一书,受到果农欢迎,前来请他授课的果农和单位络绎不绝,年累计培训果农8万余人次,发放各种资料16万余份;为了提高万荣苹果的知名度,他多次参加国际、国内农展会,所生产的苹果先后荣获“国际金奖”和“绿色食品金奖”等。


  近年来,王少斌先后被山西省农村致富技术函授大学聘为“客座教授”,被山西省科学技术协会和山西省科普惠农办公室聘为“农科110专家”,被省农业厅和省人事厅评为“山西省乡土拔尖人才”。2013年被山西省委宣传部、山西省科学技术协会、山西省科技厅、山西省农业厅评为“新农村科技致富带头人”。2014年山西省委、省政府评为“山西省劳动模范”。2017年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韩俊蓉

全国岗位学雷锋标兵




  韩俊蓉,女,现任运城电信副总经理(负责人)。2016年主持全面工作以来,勇于创新,兴企有为,以企业转型3.0战略为指导,狠抓“2+5”重点产品营销提升,推动了企业的快速发展。参加工作以来,先后任临猗电信经理、运城电信副总经理,多次被中国电信集团公司、山西省通信管理局、山西省网通公司、山西省电信公司、运城电信公司、运城市妇联等授予“劳动模范”“建功立业模范党员”“营销状元”“全省用户满意电信服务明星”“学习青岛经验树立身边典型百名能人”“先进工作者”“巾帼建功先进个人”等荣誉。


  多年来,韩俊蓉以时代楷模为榜样,不断学习践行着雷锋精神。她数十年如一日,关爱孤残儿童。连续13年把临猗县角杯乡西张吴村孤儿院当成自己第二个岗位,定期看望院内的87名孤儿,送去学习、生活用品,并聘请市著名心理专家进行辅导,时刻关注孤儿的身心健康。目前32名孤儿已被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世界各地爱心人士收养。她带领公司员工对夏县祁家河麻岔村精准扶贫,慰问困难群众,争取数十万资金投入信息扶贫,近百户村民直接受益。2017年被中宣部授予“全国岗位学雷锋标兵”荣誉称号。



杨良杰

全国农业劳动模范、全国十佳农民




  杨良杰,男,45岁,民进运城市委副主委,山西省稷山县人,高级农艺师,我国著名的果树专家和农业互联网专家。1994年,作为专业技人员参与创办我国首家专业技术报刊果农报。历任编辑部主任、开发部主任、编委等职务。2001年,报社调派至北京中国农科院,主持《瓜果蔬菜报》的编辑运营,历任主编、执行总编等职务。2004年,取得北京大学文凭,辞去执行总编职务,回到运城,创办中农乐。24年来,杨良杰只专注做好了一件事:帮果农产出好果子,卖上好价钱。他所做的每一件事情都与农民有关,都与现代农业的发展有关,都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最好诠释。


  2005年以来,杨良杰先后被农业部授予“中国农村致富带头人”荣誉称号;被民进中央授予“全国社会服务先进个人”荣誉称号;被山西省劳动竞赛委员会记“个人一等功”;被山西省科协授予“山西省科技奉献先进个人一等奖”;被运城市评为“运城市拔尖人才”和“特级劳模”等各项荣誉。


  2017年12月,杨良杰荣获“全国农业劳动模范”和“全国十佳农民”双项国家级荣誉,并代表我省参加全国农村工作会议,受到习近平、李克强、汪洋等中央领导接见;被评为“全国十佳农民”更是填补了我省连续多届该奖项的空白。同时,他还被评为“2017山西十大新闻人物”“2017山西十大科学传播人物”;荣获“三晋新农人”创新创业大赛一等奖;被山西省劳动竞赛委员会记一等功。


李宏乐

2017年中国好人




  李宏乐,男,45岁,芮城县陌南镇东峪小学教师。1993年,李宏乐怀揣教育梦想,走上三尺讲台,在中条山下执教,扎根山区农村小学至今已有24年,由青春年少到两鬓斑白,他痴心不改一直坚守在偏僻贫穷落后的小山村,把青春、爱心全部奉献给山区的教育事业。在山区执教的24年,他当了22年的班主任,带了23年的毕业班。从初次踏入学校到今天,无论春秋冬夏,他都保持着早上5点钟起床看书、备课、批改作业的习惯,常常是“白加黑”、“五加二”。长期的劳累和超负荷工作使他身体严重透支。2009年,他所带班毕业在即,自己却患上了严重的痔疮,术后第二天,他佝偻着身体,忍着疼痛,站在讲台上给学生上课;2015年开学,他腿部骨折,坚持拄着双拐给孩子上课;2016年,因为声带手术,他就坚持用笔写在纸上给学生辅导。


  他唇耕舌耘,言传身教,用爱心和智慧呵护每一名学生,20多年来,他将1000多名山区学子送出东峪,创造了不平凡的教学成绩。2012年被山西省教育厅授予“山西省师德标兵”,2014年被运城市教育局授予“河东最美教师”,2015年被运城市教育局授予“十佳山村教师”,2016年被运城市劳动竞赛委员会授予“爱岗敬业”劳动模范称号,2017年荣获“中国好人”称号。他的事迹已被拍成微电影《山上有棵树》,在互联网上广为传播。中条山下,桃李芬芳,李宏乐用爱心谱写了一曲献身山区教育的园丁之歌。


李金莲

2017年中国好人




  李金莲,女,75岁。少时跟着母亲学了一手传统的剃头手艺。1960年20岁的她嫁到北王庄,碰上一村民病卧在床,每一次剃头都需要家人用车拉到乡上理发店,麻烦累人。她便毛遂自荐登门剃头,一亮手惊喜四邻。从此,村里行动不便的老、残、病及满月婴儿的家人都来请她理发。李金莲与别人不同的是招之即来,一不收钱,二不收礼,义务剃头理发。


  1961年秋,在县水利局工作的丈夫程自胜主动支农下放回村,因会推头理发,夫妻俩在阎家庄乡街上开了个理发店,赚钱养家。当时,阎家庄村在乡上办了个敬老院,住有30位五保和残疾老人,夫妻俩惜孤怜残,敬老助老,义务承担起敬老院老人们的理发任务。李金莲扛大头,给20多位老人剃头。每月的5日、25日登门服务,一直到2005年乡敬老院撤并到县敬老院,一干就是44年。回到村里,李金莲也没停歇,不论啥时,随叫随到,没误过一人。而村里的老、残、病人,她牢记在心,届时主动登门服务。现今95岁的寿星程才才,80岁老伴去世后,一直由李金莲每月12日上门剃头理发;村民程代祥,从1997年瘫卧在床到2013年冬逝世,李金莲登门临床服务16年;村里有位智障老人,行无定址,理发时,李金莲带着理发工具,到处追寻,直到2010年老人病逝,李金莲跟踪服务50年。


  55年如一日,李金莲用一把不会说话的剃头刀,温暖了村民们的心。2017年她被评为“中国好人”。


张紫如

最美中学生




  张紫如,是山西省运城市临猗县牛杜中学的一名高三学生,一名光荣的共青团员。她活泼开朗而不失沉着稳重,勤奋好学而不失机巧敏行,酷爱体育而能德智美劳全面发展,沉醉书海而能关心社会与时俱进。


  她笃志求学,励志向上,崇尚“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践行“一份辛劳一份收获”学于点滴,文科类百读不厌,理科类百思求解,以优异的成绩成为老师同学心中的“好学生”。


  作为班干部,她尊师重道,以身作则。历任三年班长,从班规的制定到执行,各种活动的安排到实施,作业质量的把关、纪律奖惩加减分,事事在前,一点一滴争取做到完美。


  作为共青团员,她勤俭自强、团结友爱、全面发展,践行一个团员的社会职责,用自己的言行为胸前的团徽增光添彩。百善德为本,敬老孝当先。高一开始,她就为自己定下计划,每月去敬老院做义工。为老人们跳舞唱歌、洒扫清洗,三年里默默坚持付出。2017年被共青团中央授予“最美中学生”荣誉称号。


王嘉丰

最美职中生




  王嘉丰是临猗县第一职业中学学生,是一名光荣的共青团员。她阳光自信,活泼开朗。入学以来,受到了同学、老师和校领导的一致好评。


  王嘉丰出生在一个贫困的农村家庭,爷爷常年生病卧床,奶奶年事已高,家里的重担全部落在了爸爸身上。她打小就帮助爸爸照顾爷爷奶奶,抢着做家务,被老师树立为班里的孝老爱亲榜样。她勤奋学习,苦练技能,在学校组织的技能大赛中专业成绩均名列前茅,连续两年获得校园歌手大赛一等奖;在班级工作中,她担任团支部书记兼班长职务,是老师的得力助手,2016年被评为优秀学生干部。种下一棵树,收获一片绿荫。公交车上她会为弱者让座;校园里她会照顾生病的同学;她积极参加志愿者、学雷锋活动,尽自己的能力帮助需要帮助的人。她想用自己微薄的力量,传递青春正能量,她相信每献出一份爱心,一定会托起一份希望。“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作为一名团员,她时时刻刻注意为同学做表率,被授予“军训标兵”“优秀团员”等光荣称号。

作为一名共青团干部,她不仅要自己优秀,还要带着她们班的同学一起为实现梦想而奋斗。每个人只有一次青春,在一职中这片肥沃的土地上,她要放飞梦想、绽放青春,今天她以学校为荣,明天她为学校争光!2017年被共青团中央授予“最美中职生”荣誉称号。


卫立钧

2017中国书画十大年度人物




  卫立钧,男,1973年9月生于山西省临猗县。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山西省书法家协会主席团委员,运城市书法家协会主席。曾任中国(芮城)永乐宫第四届国际书画艺术节评委,被评为中国书协“2011年度书法进万家”先进个人。作品获山西省首届青年书法精品展“十佳”、中国书协培训中心2009年度优秀学员作品展三等奖、中国永乐宫第二届国际书画展获优秀奖,入展全国第三届扇面书法艺术展、全国首届篆书作品展、“三晋杯”全国首届公务员书法大展、新世纪全球华人书法大展。


  汉末至魏晋南北朝时期,河东(今山西运城)人卫觊、卫瓘、卫恒等书法家,为中国书法作出了杰出贡献,被后人称为卫门书派,他们曾引领中国一代书风,但因历史原因,卫门书派的学术成就在近现代没有得到充分的挖掘。卫立钧自担任运城市书协主席以来,以强烈的使命感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勇于担当,他认为挖掘弘扬卫门书派,重估其在中国书法史上的地位,是书法工作者的历史责任,也是扩大运城书法和河东文化影响力的一个战略举措。2017年9月,他组织举办了全国第二届卫门书派书学讨论会,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对于推动全国书学魏晋南北朝书风流变等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为当代书学研究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卫立钧作为一名书法工作者,自筹资金传承河东卫氏家族的书法传统,弘扬中华书学精神,为基层书法工作的开展树立了榜样,起到了积极的示范作用。2017年被授予“2017中国书画十大年度人物”荣誉称号。



潘新丽

全国卫生计生系统先进工作者




  潘新丽,女,中共党员,本科学历,运城市急救中心主任。2007年担任运城市急救中心主任后,积极发扬开拓进取,顽强拼搏的精神,使运城市急救中心在短短的十余年迅速发展成为运城市医疗卫生战线上的主力军和一面旗帜。

为了打造出一条畅通、高效、规范,与死神争时间、抢生命的急救绿色通道,潘新丽组织成立了急救绿色通道医疗小组。近两年来,通过急救绿色通道抢救患者1000余人次,抢救成功率达90%,为患者搭建起一道安全的生命绿色屏障。她不断打造“院前急救、院后治疗”一体化的急救新模式,形成了心脏内外科、神经内外科、创伤修复、急危重症和中毒抢救等八大特色。短短12年时间,她创造了一个又一个运城医疗史上的奇迹。她积极顺应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要求,通过招商引资、利用社会资本,筹集资金15亿元,建设运城市第一医院,是目前山西省乃至黄河金三角区域规模最大的健康服务综合体。


  由于工作成绩突出,社会贡献显著,她先后荣获运城市十佳勤政廉政模范、山西省卫生厅“赵雪芳式的白衣战士”标兵、山西省劳动模范、山西省卫生系统先进个人、运城市十行百佳标兵、运城市三八红旗手、运城市医德医风建设先进个人、山西省十佳依法管理优秀院长、全国五一巾帼标兵、全国卫生计生系统先进工作者等荣誉称号。


雷茂端

全国脱贫攻坚奖




  2017年9月12日,全国脱贫攻坚奖获奖者名单公布,盐湖区三路里镇沟东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雷茂端获得“2017年全国脱贫攻坚奖创新奖”,这也是我省唯一获此殊荣的获奖者。


  雷茂端潜心研发米槐30余年,成功培育出旱垣特色经济树种——双季槐与米槐1号、米槐2号、高槐1号等米槐良种。新品种一经成功,雷茂端就带领沟东村贫困群众发展双季槐4500余亩,使沟东村的人均年收入由先前的950元提高到1.2万元。目前,山西省双季槐种植面积达50万亩,年增加产值15亿元,研究成果还惠及周边省份,河北、甘肃、陕西等省发展双季槐及其他良种米槐100万亩,年增加产值30亿元,一大批旱塬贫困村庄因此找到了经济翻番的支柱产业,走上了脱贫致富道路。他依靠30多年的创业实践走出了一条旱塬贫困地区精准扶贫的创新之路,是精准扶贫的优秀典型。


梁香草

时代楷模第十五届全国十大公益道德模范




  梁香草,27年如一日孝敬双亲,无微不至的照料双亲,将101岁的老父亲送终,后又将86岁的老母亲送终。她的孝行感动了邻里,使她成为了孝亲的楷模。同时,她也继承了父亲仗义好帮人的美德,决定将照顾双亲时积累的经验,用于帮助其他老人。2007年至今,梁香草隔三岔五去看望已104岁高龄的五保老人梁爱叶,帮她洗衣服、收拾房间、做饭等。每当老人不快乐时,她就与老人谈心聊天,给老人送去了女儿般的温暖。日子久了,老人把她当女儿、当亲人。2009年她正式注册成立“运城市敬老服务志愿者协会”,目前,已注册会员957人,人员主要来自于盐湖区的各行各业。协会成立10年来,她的团队服务范围越来越大,服务站点已遍布盐湖区十里八乡。目前,该协会已为盐湖区及周边县(市)服务达1000余次,先后为多位孤寡空巢老人和日间照料中心的老人送去了实实在在的服务。


  梁香草先后被中央文明办授予全国优秀志愿者、全国首批五星级优秀志愿者、全国首届最美敬老志愿者、全国孝亲敬老之星等荣誉称号。2017年被授予“时代楷模第十五届全国十大公益道德模范”荣誉称号。


李冬安

时代楷模第十五届全国十大杰出人物




  李冬安,盐湖区解州镇西元村村民,中共党员。他带领村民在常平村承包荒坡地植树造林,绿化荒坡,用自己的愚公精神把这里打造成一个绿色的农业庄园。怀着满满的信心和充足的干劲,第一年下来,李冬安的4万棵树木死了将近一半,两万棵树木变成了枯树干枝,不仅没有任何收益,还欠了不少外债,这对李冬安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打击。无奈之下,李冬安就去做别的生意贴补承包地,这十几年来,他开馍铺、酒店、加油站,把挣来的钱再投资到这片荒坡上,栽树埋管,每年死树拔掉重新栽植,栽植的树木换了一茬又一茬,始终让承包地上的树木保持在4万余棵。十几年来,李冬安恪守一个党员永不放弃的信念,以愚公移山的精神把140亩荒坡地改变了模样。现在站在关帝影视城最大的关公像前向下俯瞰,这里已经不是一片荒坡滩地,而是植被密植的一个农庄,他相信,不久的将来这里会变得更加生机盎然,成为关帝影视城旁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李冬安不仅是一个创新型实干家,更是一位公益大爱慈善家。自2005年大规模修坝至今,李冬安在河道已自费投入了80多万元。他说,当初接手这个“瓷器活”,一方面是为了了却父亲的心愿,更重要的是作为一名党员,他有责任保护西元村村民和关帝庙的安全。2017年被授予“时代楷模第十五届全国十大杰出人物”荣誉称号。


魏喜海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国十大创业榜样




  魏喜海,盐湖区中城“老煎巨滑”盐煎饼个体经营户,曾先后荣获“运城好人”、盐湖区十大道德模范。做生意,他讲诚信,严把食品质量关,对工艺精益求精。诚信经营让魏喜海在生意上取得了成功,同样在做好人好事上,他认真负责的态度也是一贯到底。他多年来坚持助老爱幼,被传为一段佳话。每年的雷锋日、儿童节、重阳节时,他都要针对特定群体举办免费爱心活动,让环卫工、儿童、老人吃上免费的爱心煎饼。这样的传统已经坚持了7年。“做好事没有句号,永远是逗号。”这句话被魏喜海反反复复,“只要我还出摊,我就会把这几个活动继续搞下去。虽然自己不是什么大老板,但只要在咱能力范围内能够做到的,就应该去做。”在他的影响下,经营煎饼摊的侄子也像他一样,把爱心和关怀通过一张张免费的煎饼,传递给更多人。2017年被授予“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国十大创业榜样”。

文章来源运城日报

运城市中农乐智慧农业公司 Copyright 2015 版权所有
晋ICP备1500801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