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千乡万村”电子服务平台网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注册
首页 热点关注 资料库 视频学习 信息发布 果园工程 果业技术学院 在线答疑  
首页 >   果业新闻录入 >  中农乐果业新闻快报 >  正文
【运城“两会”声音·6】关于发展“智慧农业”推进运城市农业转型升级的建议
2018-04-02 17:55   |    发布者:信息编辑   |    点击数:26475
摘要: 智慧农业是农业生产的高级阶段,是集新兴的互联网、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和物联网技术为一体,利用无线通信网络实现农业生产的智能感知、智能预警、智能决策、智能分析和专家在线指导,为农业生产、农业经营提供精准化



关于发展“智慧农业”推进运城市

农业转型升级的建议 

——临猗县政协 

智慧农业是农业生产的高级阶段,是集新兴的互联网、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和物联网技术为一体,利用无线通信网络实现农业生产的智能感知、智能预警、智能决策、智能分析和专家在线指导,为农业生产、农业经营提供精准化种植、可视化管理、智能化决策的现代农业形式。党的十九大提出要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省委十一届二次全会提出“要将运城打造成山西重要的农产品出口平台”,市委四届四次全会提出,要深入学习贯彻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重大举措,进一步增强发展的动力和活力,重点打好自然禀赋、现代农业、历史文化等“七张牌”。

近年来,运城市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农业产业体系益合理,新绛和夏县的蔬菜临猗、平陆万荣、城的水果,稷山的板枣、红提葡萄等优势产业和特色产业已占据主导地位,农业市场体系日趋完善,形成了点线面结合的村镇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农民素质明显提高,为打造“智慧农业”提供了较好的基础条件。

近几年,运城市又以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区为核心,以发展设施农业为抓手推进现代农业,在“智慧农示范点建设方面开展了一些积极尝试。反季蔬菜、水果等各种设施大棚成片发展,配套设施方面,水肥一体化设备、无人打药机、钢架大棚自动卷膜机,自动控温设备、智能选果机、自动投喂饲养机开始引进使用;水肥一体化系统、物联网信息平台、土壤养分配方触摸屏、农产品残留检测等先进管理设施的利用,以及果园安装可视化系统,可直接在手机端观看果园生产情况,实现果园生产智能化。“智慧农业”在促进农业增产增收、节约资源、作物多样化和农产品安全等方面的优势初显端倪

但是,运城市发展“智慧农业”还存在一些主要问题:

一是缺少顶层设计和系统规划。农业仍旧是弱质产业,效益不高,自身难以完成转型升级任务,需要强有力的政策支持。政府在“智慧农业“发展中的主导作用发挥不够,政策和财政支持乏力。

二是农业信息资源集成效用和个性化服务不足。农业信息服务大多以在线查询为主,缺乏诸如农业优新品种推介及生产技术指导、病虫害防治等智能专家服务系统,农情监测与市场信息规律性分析服务能力不足。农业生产管理、农产品电子商务、农村电子政务等应用系统缺乏统一的标准,重复建设现象严重,无法有效实现农业数据信息的智能共享。

三是农业生产信息技术成熟度较低。农业科技投入不足、农科成果转化率、技术到位率较低,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不高。农业信息采集、自动化控制等方面技术种类和功能不全,精确度和灵敏度不高,利用物联网、云计算等技术发展现代农业的技术瓶颈有待突破。农业设施信息化和农业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进程相对缓慢,信息入户率、计算机普及率还不能满足“智慧农业”的发展需求。

四是“智慧农业”建设项目层次偏低。农业小规模、经营分散的生产方式给物联网和信息技术的应用造成很大困难。信息技术网络人才缺失,“智慧农业”发展层次总体偏低,往往因投入高使农业企业望而却步,基层农业发展“智慧农业”处于被动局面。

为此建议:

一、加大宣传,形成智慧农业氛围

在全社会形成大力发展智慧农业的共识,牢牢抓住“互联网+”现代农业战略机遇期,加快农业技术创新和深入推动互联网与农业生产、经营、管理和服务的融合。通过微信推广、微博宣传及各类应用平台,加大运城市农产品宣传力度,提高运城市农产品品牌知名度。

二、加强引导,完善智慧服务体系

一是加强政府宏观引导,促进多部门配合,组织协调,部门联动,形成工作合力,服务发展智慧农业。加大政府项目倾斜和招商引资力度,给予政策扶持,对购买智能化设备进行补贴,对发展智慧农业取得突出成绩的个人和企业予以奖励。二是积极引进专业人才,加强技术培训。不断深化与高等院校、农科院和科研院所的战略合作,将“智慧农业”科研成果有效转化。把“智慧农业”纳入新型职业农民培训范畴,普及智慧化思维。组织技术人员到智慧农业发展先进地区参观学习,创建专家线上答疑系统,时时解决农户生产技术遇到的困难,提高农业技术水平。三是加强物资装备智慧服务。构建布局合理、功能完备、运行规范、价格合理的农资供应信息网络平台。提供优良品种种苗、农资、果园机械设备等的系统化、一站式的生产性服务。

三、科技引领,创新智慧生产体系

坚持科技引领,高标准建设示范园区,通过传感器对影响农业产业生长的温度、水分、大气、光照、土壤养分以及肥料、药,虫害等生态因素和自然资源因素进行全面检测和远程化控制,对监测数据进行收集分析。不断先善农业产业种植标准、使农业产业生产达划标准化、精化、科学化通过大数据对影响产业生产的气候灾害进行预测及时采取规避措施和开展有效防治,降低生产风险。

四、数据支撑,构建智慧营销体系

一是积极与阿里巴巴等电子商务公司合作,完善大数据库,推进农业资源信息建设,实现对运城市农产品储藏、销售的全程监控,掌握农产品销售实时信息。二是推进产地交易市场信息化。新建和改造提升一批农产品产地交易市场,构建现代化、规模化、智能化的农产品产地交易市场。打造运城农产品国际跨境交易电商平台,引导全市出口企业进入平台对外营销。围绕产地交易市场,建设集交易集散中心、价格形成中心、信息传播中心于一体的区域性现代化的物流基地。三是完善农产品冷链物流和监控设施。加大“互联网+”、现代通讯技术等在冷链物流的推广应用,实现物流的自动化、现代化、智能化,充分发挥物联网信息和现代物流对农产品销售的推进作用。四是实现农产品质量检测信息同步化。构建和完善市、区(县) 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网络,并实行统一检测计划、统一信息发布。五是重点引进一批高端科技专业人才。深入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加强与现代高科技企业的合作,加大高端科技人才引进力度,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五、安全为先,建设质量追溯体系

加强出口农产品质量的全程监管,建设涵盖市、区(县)、企三级“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网”。应严格落实产地准出制度,做到逢出必检,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性。建立“生产有记录、流向可跟踪、信息可查询、质量可追溯”的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利用大数据、互联网实现农产品“源头可溯、全程可控、风险可防、责任可究”。

文章来源于第四届运城市委员会第四次会议发言材料

运城市中农乐智慧农业公司 Copyright 2015 版权所有
晋ICP备1500801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