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千乡万村”电子服务平台网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注册
首页 热点关注 资料库 视频学习 信息发布 果园工程 果业技术学院 在线答疑  
首页 >   果业新闻录入 >  果品市场行情 >  正文
桑落酒——“一碗不过岗”
2018-10-25 11:51   |    发布者:冯部长   |    点击数:60015
摘要:
桑落酒  “一碗不过岗” 

“蒲城桑落酒,灞岸菊花枝”。这是南北朝时北周文学家庾信在长安做开府仪同三司时,所写的诗句。欧阳修《楼头》中有“桑落蒲城催熟酒,柳衰章陌感凋年。”宋人晁补子的六首诗中有“赖有蒲城桑落酒,高楼条华慰人情。”杜甫的《九日杨奉先会崔明府》诗中:“坐开桑落酒,来把菊花枝。”白居易、王世贞、屈寀等30多位大诗人,也都在诗文中歌赞了蒲城桑落酒。《旧唐书·职官志·三》载,唐代已将桑落酒作为宫廷用酒。

由此可见,从南北朝至明11个朝代、1200多年间,蒲城桑落酒是非常非常有名的。

清朝康熙五年(1666)县令邓永芳,编纂的《蒲城旧志》中对桑落酒记载:“西乡桑落坊,每至桑落时,取寒喧得时,以井水酿酒,故名。”“桑落坊”就是因产桑落酒,而过去驰名各地。

到了上世纪七十年代,有位美国领导人,到中国访问时,提起了杜康酒。因而,那时一些人就以曹操诗中的“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而大为炒作起杜康酒来。于是长期为人少知的杜康酒,名声一下子飞扬全国,一些地方也随势而造起杜康酒来。以致河南所建的杜康酒厂与白水的杜康酒厂,因争杜康酒的发源地而诉诸公堂。可是历史上非常有名的蒲城桑落酒,却仍被置于历史的封尘之中。

桑落酒“名”从何而来?《水经注》上说:“河东郡(山西省永济县蒲州)民刘白堕,采挹河流,酿成芳酎,熟于桑落之辰,故名。”据说,当时在山西经商的蒲城人,将这种酒的酿造方法, 引进到蒲城县桑落坊(即现在县西兴镇西南的桑楼村)。

据志书记载:﹙蒲城﹚兴镇西南龙落原头,过去是一大片桑园。这一带群众只靠栽桑养蚕作为收入。蚕茧卖给苏坊一带缫丝织绸。那里的武店所出的绸子,在历史上负有盛名。桑落酒自河东落户桑落坊之后,以当地的井水酿造。在制酒工艺上不断改进,提高了质量。据说,在酿造过程中,添加少许桑葚,使桑落酒变得格外醇厚芳香,比起河东济州娘家所出的桑落酒,更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于是蒲城的桑落酒,便驰名天下了。

蒲城桑落酒曝晒在阳光下,半个月不会变味,其酒力甚奇,饮后“即醉不醒”。据载:北魏孝文帝年间,青川刺史运了一批桑落酒和很多金银财宝,去向蕃王进贡。半路上遇到一群强盗拦路抢劫,将所有金银财宝抢劫一空。当强盗乘胜欲归时,刺史眉头一皱,计上心来。便对强盗说,金银财宝你们拿去,可这远近闻名的蒲城桑落酒你们不饮,实在可惜。强盗们一听,非常高兴,即开缸痛饮。一碗酒下肚后,强盗们即酩酊大醉,纷纷倒地。于是,强盗全部被擒。因而,当时游子侠客中,广泛流传着这样一句话:“不畏张弓拔刀,惟畏白堕春醪。”因为桑落酒为白堕所创制的。

唐天宝年间,伟大诗人杜甫,由长安回到奉先(蒲城)县西南的杜家村住所。在参观了桥陵之后,又想领略一下远近闻名的桑落酒。于是,就骑着毛驴,由杜家村西行,直奔桑落坊。过了旌士坊(今兴镇)进入桑林,顿觉凉爽。当一股醇香酒味,入心钻肺时,即扬鞭催驴,加快步子。到了桑落坊,进得村来,多家酒旌摇曳,户户酒香扑面。杜甫下驴,进入酒家,一碗桑落酒下肚,忽觉头晕,即感叹酒劲功力。

不久,到了重阳节这天,蒲城“杨奉先”(即蒲城县杨县令),宴请时任白水县尉的杜甫的舅舅崔明府。在此宴会上,杜甫便命笔写下了《九日杨奉先会白水崔明府》诗篇:“今日潘怀县,同时陆浚仪。坐开桑落酒,来把菊花枝……”到了明朝穆宗隆庆年间,员外郎原寀,在寄给杨斛山的诗中有:“三杯桑落乾坤阔,万斛山头日月高”之句。唐代大诗人许浑,在京都长安考试落第后,在回蒲城墅居路上,所写的《清明》诗中那“借问酒家何处有” 的酒,就指的是“蒲城桑落酒” 。直到明末崇祯四年(1631),和鼎的《剿贼行》诗中,还提到了桑落酒:“城中官军三千整,日高尚病桑落吐。”说明到了明末桑落坊还在生产桑落酒。

时至明末以后,这里连年饥荒,民不聊生。到了清兵入关后,蒲城又遭吴三桂烧杀屠城。在这二三十年中兵燹不止,桑落酒的生产也被迫停止。种桑养蚕,缫丝织绸业,也受到重创而停业。于是,桑树也被人们砍伐做了种麦耧出卖。因而,人们又将桑落坊叫成了“桑耧坊”,也就是今天人们所叫的“桑楼”。

可惜!誉满九州的桑落名酒,自南北朝起,经过隋、唐、五代、宋、元、明十一个朝代,被人们享用赞誉了1200多年,而没有留下制作方法。更令人婉惜的是,醉了十一朝代,享誉五湖的桑落酒,竟然被历史所遗忘,而丢到“爪哇国”去了。


运城市中农乐智慧农业公司 Copyright 2015 版权所有
晋ICP备1500801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