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说起防治病虫害给果树喷药,果农似乎觉得很平常,大家认为打药很简单,药一买,往罐里一加,拉到地里一打不就行了。但其实并没有那么简单,每次打药的目的是防什么虫治什么病,怎样配药,怎样打都很有科学性的,都很有讲究的。近日,我下乡讲课指导中,发现了很多问题。
问题一:果农不知道什么时候防什么虫治什么病,农药连续使用产生了抗性。有些果农到农资店买药时说:这几天见别人都在打药,你也给我配些药吧。而自己根本不知道果园的病虫情况,有些卖药的恨不得把药全卖给你,这个那个配了一大堆,该治的没治的都配上了。如:陕西省富县有位果农2018共打了十一次药,结果八月份叶子就落光了,原因是戍唑醇连用了五遍,褐斑病有了抗性,花了钱,打了药,丢了叶,树势弱,花芽批。
问题二:配药方法不对。我们一再强调农药一定要进行二次稀释。有些果农图简单图省事,就是不搞二次稀释,往大罐一加就了事。药效差,威力小。
问题三:打药时用的工具不对。三喷头、五喷头、喷枪等,有很多果农全年打药全用的是喷枪,而且不是好喷枪,水滴大,雾化小,不能全部打匀。在日本,喷枪是洗车工具,而我们果农却把它弄来给果树上打药。杀伤力之大,效果极差。提醒果农放下喷枪,换上雾化好的细喷头,特别是落花后套袋前的三遍药,幼果皮质细嫩,稍不注意,就是果面问题,降低商品率,所以一定要换换换。
问题四:打药不细,死角太多。在从果园指导中发现,很多果农打药时漏的地方太多,不说别的,就近期在一个园里发现园主打药时也加上了M-JFN,可内膛和局部有的地方没喷上,喷到的地方苹果指数高桩,没喷到的地方苹果是圆圆的,可见病和虫能治了吗?
问题五:用同样的药,同样的都水,打药的效果却不一样。在万荣县里望乡上井村有两个果园(树龄一样,品种一样)花后第一遍药,用的是中农乐的配方,但两家果园效果却不一样。一家4亩用了1600斤水的药液,一家7亩用1600斤水的药液,就蚜虫而言,4亩果园没有蚜虫,而7亩果园其中两行无蚜虫,三行蚜虫很多,这7亩的园主说会长给他的药不对,治蚜虫的药少。但细想下,4亩果园每亩400斤药液,7亩果园的每亩约227.2斤药液。这七亩果园打药时是夫妇俩人的,丈夫打了三行,妻子打了两行,三行已打完,二行还没打完,丈夫怨妻子打的太慢,我进园找出了问题:
同样药同样的水效果却不一样,原因就是亩用药量和细致程度不一样;原因就是打药时间不同;原因就是温度不同;原因就是气候条件不一样。
因此管理果园细节很重要,环环相扣紧相连,多多找些主观原因,不要总是怨天怨地怨他人,自己总是无责任。